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0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城市化也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在开放的商埠之中,变化尤其显著的是上海(东南富庶之区的出口)、天津(华北地区的出口)、广州(珠江流域的出口)。三者以上海为最,提供了这一时期城市社会演变的典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发轫于城市;城市脱胎于乡村,而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却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论的规律》

材料三   改革开放,改变了国家和城市的长期封闭状态,打开了国门和城门,实现了城市的全方位开放,加强了城市与国际的联系,同时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化水平,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城市化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既定方针、重要内容、基本政策和举措。20多年来,我国在实现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进入21世纪,已经形成整个国际经济的新格局。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同改革开放初期,已不能同日而语,而且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新的任务。城市化的基础、背景和环境已经不同往日。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指导方针,整合资源,进一步推进城市化。

——摘编自中科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性质及对当时中国经济格局的影响。结合所学,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角度佐证作者认为上海“提供了这一时期城市社会演变的典型”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推动西方国家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发生的根源。结合所学,提炼“城市病”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建设的认识。
2023-06-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统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00年以后,世界棉花产业经历了剧烈重组:棉花种植和生产的方式与地点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同时棉花作物以一种令人震惊的方式将整个世界整合在一起。对棉花产业的重组最初并不是来自技术进步,也不是来自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势,而是源于一个更为简单的原因:跨越大洋投入资本和力量的能力和意愿。欧洲人越来越频繁地,往往以暴力的方式挤入棉花贸易的全球网络之中,包括亚洲内部的以及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网络,然后利用同样的力量建立起非洲、美洲和欧洲之间的全新网络。一代又一代的欧洲资本家和政治家吸取教训,凭借着他们运用武力扩张自身利益的意愿和能力,建立起了比较优势。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确立了太平洋与拉丁美洲跨洋贸易的东部航线,并将之与马尼拉——中国贸易航路以及葡萄牙人开辟的太平洋西部跨洋贸易航线——里斯本至澳门和澳门至长崎——联结起来。此外,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还推动了欧洲、拉美、中国、东南亚之间移民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编织出“以西班牙为主角的近代太平洋贸易网”,“一个常规性而持久的跨洋联系才在亚、非、欧、美四个大陆之间真正建立起来”,大帆船贸易的开始“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王华《海洋贸易与北太平洋的早期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帆船贸易的开始‘是世界全球化的真正起点’”的理由。
2023-06-02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5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演变,其阶段特征如表所示。

1518世纪中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开始。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在国际贸易中先后居于优势地位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机织品成为这一时期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造品;大宗工业原料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优势地位
19世纪末至一战前国际贸易仍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垄断组织开始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并形成了一个以西欧、北美国家、日本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并进口制成品的国际分工和世界贸易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世界贸易额锐减并停滞不前。在制成品贸易中,机械产品和武器产品贸易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在初级产品贸易中,矿产品和石油所占比重迅速提高。世界贸易中,欧洲的重要性降低,美国的地位上升很快

——摘编自海闻《国际贸易》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阶段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广州成为我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级的商港,其贸易范围之广、商业发展之盛、经济作用之重,大大超过前代。北宋时期西夏崛起导致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宋政府规定“由广州路入朝……不得于西蕃出入”。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派遣内侍持救书和金帛“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宋代广州,子城为三城核心,官街区以经略安抚使司为中心,居于北部,朝南而治;而番禺县署和许多官员住宅却安排在东城,将交通便捷、位置优越的大片南部子城区域让位于商业区。西城因商业而兴,是主要的商业区和蕃商居住区。宋代广州形成了内外八港、城外三豪、城内六脉的水系格局,基本确立了广州港口城市的空间形态。广州的商业街市依托于大大小小的水道,形成以东豪、西豪和南豪为骨架,以珠三角细密水网为毛细血管的分布形态。随着对外贸易和海洋开发的日趋活跃,海神崇拜越来越流行,广州的真武大帝信仰、普陀山的观音信仰、湄洲岛的天后信仰,都是在宋朝兴起和盛行的。

   

                       广州的地理区位                                             宋代广州城市格局

——摘编自孙振亚《商业贸易影响下宋代广州城市风貌特征》

材料二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广州城市的近代化也在这一阶段全面展开。据不完全统计,仅机器制造、火柴、橡胶、机器修理、纺织针织几个门类,19141921年间新办的企业就有20多家。1898年中国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广州开设分行。民国建立后,城乡分治和实行地方议会政治的呼声更加强烈,政府层面的酝酿筹划也一直在进行之中。到20年代初,州已有各类新式学校270所,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初年,仅广州市就有书局约102家”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后,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重视,决定实施近代广州第一个大的市政建设工程。与此同时,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城市中的活动和影响力也明显增强,这一时期出现的众多新式社团、政党、学会、研究会、讲习所之类的组织,基本上都是他们的活跃之地。

——摘编自赵春晨《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城市近代化略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商业贸易对广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广州城市的近代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会借助于当下所有可用的智力资源对疾病作出解释。医学走过了从巫术到宗教、哲学以及最后到科学的漫长道路。医学充分参与了自然科学的伟大崛起.借此.它变得远比过去更加有效。在新的医学科学中,文明已经铸就了一件武器.人类可以用它来努力把自己从疾病的古老束缚中解放出来。然而,把健康状况的改善全都归功于医学科学则大错特错。还有另外一些因素.也扮演了同样重要的角色。

1681-1855年伦敦人口年度死亡率数据

时间

人口

年度死亡率(每千人)

1681-1690年

530000人

42%

1746-1755年

653000人

35%

1846-1855年

2362236人

25%

——摘编自[美]亨利•欧内斯特•西格里斯特《疾病与人类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这一时期英国伦敦人口变化为例,提炼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5-21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单元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是明代中晚期极具时代特色的群体人物的写意。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商人文若虚经商破产,便与他人泛海经商,他一两多银子购买的洞庭红,在海外竟卖了八百多两银子。回归之时,在荒岛上发现珍宝,于是便大发横财,终为巨富。《乌将军一饭必酬》中商人王生屡屡不顺,多次遭遇劫匪,其婶娘杨氏,反复鼓励他“不可因此两番,堕了家传行业”,要“大胆天下去得”,王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自此以后,出去营运,遭遭顺利。不上数年,遂成大富之家。”《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小商人施复拾到六两银子,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终于“义”战胜了私利,他拾金不昧,终得善报。《刘小官雌雄兄弟》中的小店主刘德乐善好施,而有“刘长者”之谓。

——摘编自李洁《文学视域下东西方文化语境比较——以《鲁宾逊漂流记》与“三言”“二拍”经商题材小说为例》

材料二:在英国时代背景和海洋文化的熏陶下,1719年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19岁的青年鲁滨进不安于其中产阶级家庭悠闲平庸的小康生活,“一心向往出海航行,满脑子都是对航海的种种幻想”,违背父母希望其当律师的意愿,擅自离家去航海经商。他远航非洲的目标很实际;给他兴旺的巴西种植园再买回一些奴隶。由于触碓他独自一人章免于难,漂流至南美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在那儿他凭借自己的劳动顽强地生活了28年。期间,鲁滨进还教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教会他英语。“从总体上来说,这些故事都是英国讲述自身的故事。它们以梦想形式赋予英国力量、意志,以便使英国人走出国门,探寻世界、征服世界和统治世界”。

——摘编自魏颖超《鲁滨逊精神两面观》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言”“二拍”所映的商人形象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部作品所反映的经商行为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围圈起来的城市逐渐难以适应人口的增长。19世纪工业化带来经济社会的急剧丰富和扩展,城市边界迅速开放。20世纪,新的经济空间与行政边界未必重合,形成了嵌入式的城市区域,城市亦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网络。除去战争等特殊情况,城市在社会安全、外来人口管理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尤其越来越多干预救济和教育领域。

——摘编自孟亚莉《1870-1940年欧洲城市化进程析论》

材料二   各种优质公共资源主要向大城市集中的过度配置,吸引人口过度集中,造成这些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已人所共知。农村资本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被吸引流向城市,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和资金短缺、公共服务贫乏落后等各种“农村病”。目前中国约有2亿多处于半城市化状态的农民工,他们大都从事最底层的体力劳动,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也得不到城市居民的户籍。“半城市化”造成了农村1.5亿的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

——摘编自王桂新《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

材料三   英国通过消灭小农土地占有制并积极确立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用50年的时间把城市化率从33.8%提高到50.2%。我国农村经营方式要积极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将农民逐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同时,积极推行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为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做准备;还应该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区域之间各要素的自由、顺畅流动,通过各区域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实现中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吴老二等《欧洲城市化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欧洲城市化的特征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有效、合理地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通过长江、赣江与唐代兴建的大庾岭古道连接,形成了中原通往岭南的国道,江西由此成为南北贯通的中轴。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通道裹挟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从唐帝国中期开始,呈现出气象万千的态势。洪州(南昌)、江州 (九江)、吉州 (吉安)、饶州(上饶)乃至南端的虔州(赣州)等城市皆因临水交通便捷而崛起成为一方的经贸中心。进入宋代,江西人文鼎盛,经贸发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在宋代文坛各领风骚,而后的黄庭坚、杨万里、辛弃疾、文天祥也如星光闪耀。明清时期,江右商帮形成,“无江西人不成码头”在运河一线成为风景。在运河的治理过程中,江西的朝中贤达如欧阳修、王安石、侯叔献、万恭等表现出了应有的担当。近代以来,由于大运河的通航不再顺畅,大庾岭古道也逐渐趋于清冷,这条自唐宋到明清时期繁忙的国脉开始萧条,江西似乎回到相对封闭的格局中。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明确提出要实业救国,提出要沟通大江大河,把赣粤运河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但国弱民贫限制了理想的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江西对开凿赣粤运河一直抱有热切的期望,但交通部门水运网方案的落实因为种种原因而耽搁。在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特别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实施之后,江西“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格局加快形成。“十四五”期间,江西正在绘制一幅国内大循环的水运蓝图——浙赣粤运河。在蓝图中,既有与历史对接的赣粤运河,还有与时代相通的浙赣运河,这将使江西实现新的腾飞!

——摘编自谢光前等《流动的运河与江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运河在江西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江西“落后”的原因,并概括现代江西运河战略的特征。
2024-05-11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恒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流行病传播猖獗,其中以鼠疫、麻风等为最盛。麻风在13世纪最为猫辄,在欧洲平均每400人中就有一患者,后经严格隔离才停止蔓延,这促进了欧洲医院的设立。1346年欧洲鼠疫大流行,促使威尼斯港口设立检疫,以后的伦敦、巴黎等也颁布了一些防止传染病的法规。中世纪医学基本上由僧侣掌握,只有他们懂得拉丁语,保存了一些古代传下来的医药知识,他们为病人看病,也替病人祈祷,发展成所谓的“寺院医学”,他们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秀荣著《西方医疗社会史》

材料二   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德国人弗兰克(17451821)写成《医务监督的完整体系》,其中就谈到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很多问题。同时,还有人呼吁改善监狱卫生、解放精神病人。但这类活动主要是个人活动,直到19世纪,政府才逐渐重视这些问题。

——摘编自【英】基尔·沃丁顿《欧洲医疗五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疾病治疗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欧洲医学取得进步的主要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现在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经济联合起来,并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通过了关于尽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开始着手编制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来限制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引导农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193012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巩固全盘集体化地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同富农阶级作斗争的举措》的决议,废除了土地租佃法和劳动雇佣法。

——摘编自汤德森《试评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材料二   1929615日,胡佛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农产品销售法》,拟建联邦农业局,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组成全国性合作社,建立公司以便稳定农产品价格。但1931年由于世界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猛跌,维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努力失败。1933年《农业调整法》旨在限制农产品的产量。1934年《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和1936年《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是辅助和替代1933年《农业调整法》的单行法规。

——摘编自蔡东丽《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一·五”计划后农业发展方向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大危机前后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2023-05-0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