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猎狮是一项起源于西亚的贵族传统活动,“帝王猎狮图”也是西亚一种常见的传统艺术创作主题。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后,举行了几场大型狩猎活动,而他手持马其顿长矛与雄狮搏斗的英勇场景也被创作成了各种画像(如图),供人敬仰。这可以用于说明(     

   

《亚历山大猎狮图》马赛克镶嵌画
A.狩猎运动符合帝国武力扩展需要B.狩猎运动在帝国境内得到普及推广
C.统治者以猎狮文化强化自身权威D.统治者的爱好左右艺术创作发展
2023-05-26更新 | 693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瑞典的死亡率与人口情况图

材料二   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情况

   

——摘自王金营等《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影响和挑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瑞典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显著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
3 . 法国学者让·诺埃尔·让纳内说:“我和所有的欧洲人一样,对美国文化持心动的态度。确实,美国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但是,应该说现在的趋势非常危险,我敢肯定我们的后代所拥有的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的。”其意图是(     
A.宣扬维护文化的民族性B.防范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C.强调美国文化的优越性D.警惕文化扩张引发战争
2023-05-23更新 | 66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正在形成的全球交换网络



图1 人口的迁

图2 物种的交流

图3   商贸活动

材料二 世界史研究正在出现范式转型。……新研究范式在几个方面重塑了世界历史的书写习惯:

它更强调从全球视野或突出历史研究空间单位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视角,对传统世界史研究的很多题材,如政治事件、文化变迁、物品和贸易交流等等,进行审视。

它拓展了世界史研究的路径和学科边界。很多研究从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角度审视世界历史。

——摘编自何平、李明宇《略论晚近世界史研究范式的转型》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宋代李昉等编慕的《太平御览》第787卷中“毗加梨国”部分引用了《宋元嘉起居注》:“五年,天竺毗加梨国王月爱遣使上表,并奉……白旃檀六段……”(“宋元嘉五年”是指南朝刘宋王朝元嘉五年,即公元428年)

史料二   成书于五代十国的《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

史料三   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另止第一艘被发现的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图3为这艘沉船遗址中出土的檀香。

材料二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垄断了对中国的檀香木贸易。

18世纪中叶,英国取代葡萄牙谋取了对中国檀香木贸易的巨额利益,并且与檀香木原料产地印度迈索尔王国发生多次战争。

18301856年,殖民商人将东印度群岛和南太平洋十余个岛屿上檀香木砍伐殆尽。

1840年,西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檀香木的主要进口地。但关于此地产的檀香木是否应当归入檀香属,植物学家意见不一。

19世纪中期,檀香文化传至欧美。欧美消费者效仿东方构建了一套焚烧檀香木的文化仪式,檀香制成的精油被誉为“东方神药”。

19世纪中期,欧洲生产精油或制造药物的化学工厂成为印度迈索尔檀香木的主要买家。

20世纪初,西澳大利亚檀香木的主要销售市场开始转向欧美。

1920年前后,印度科学学院的学者们在各种刊物上宣传西澳大利亚的檀香不是真正的檀香、西澳大利亚的檀香精油没有药用效果。西澳大利亚檀香归属之争又起。

1930年前后,英国皇家梳物园拒绝西澳大利亚当局申请将西澳产檀香木归入檀香属的申请。

——吴羚靖《帝国的知识生产;20世纪初全球檀香贸易与檀香植物属名之争》


(1)檀香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是一种由海外传入中国的香料。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檀香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檀香木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下图为古代世界某一人类迁徙路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建立了贵霜帝国势力到达印度北部B.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
C.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优势征服欧亚大陆D.大大改变了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
2023-05-13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遗产保护的时空线索

材料   工业遗产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者”,1986年开始工业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梳理中西方工业化历程,有学者依据不同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绘制出“工业遗产产生时间线”(甲图),还按照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绘制出“宏观保护理念示意图”(乙图)。


——摘编自徐恺阳等《特色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价值思辨——以四川机器局遗址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果让你绘制另一类型文化遗产的时空线索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3-05-05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8 . 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现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的确,凭着自己的实力,印欧语系的波斯人在向西方的推进中节节胜利。但是不久他们就遭到其他一些印欧人部落的抵抗,这些印欧人几个世纪前就移居欧洲并占领了希腊半岛及爱琴海诸岛。他们发觉自己已经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希腊与波斯之间因此发生了三次著名的战争。战争期同,述斯国王大流士和薛西斯侵略了希腊半岛的北部,千方百计想在欧洲大陆上占据一席之地。

材料二   16611812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新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几乎年年有定,灾区遍及全国”。维持生活“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中国人移殖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每乘北风附洋船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摘编自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摘编自陈冰《全球雄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波斯人崛起的地理区域以及“其他一些印欧人部落”的族群名称。分析波斯人的迁徙对区域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9 . 图中的箭头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某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示意图。该领域是(       
   
A.国际人口流动B.国际投资方向C.大宗原材料输出D.基督教传播路径
10 . 地图中的世界观念
从地图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

图1 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图册(1154年)   

图2 明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图3 德国地理学家马提勒斯绘制的世界地图
(1)图1和图2两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
(2)直接影响图3绘制的历史事件是(     
A.亚历山大远征B.郑和七下西洋
C.迪亚士绕过好望角D.哥伦布到达美洲


图4 利玛窦和李之藻在中国合作绘制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明万历年间,1584-1602年)
(3)促成图4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选)(        
A.新航路开辟B.蒙古西征
C.启蒙运动D.明代解除海禁
E.早期西学东渐


图5 清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明清时期中国人世界观念的变化。
2023-04-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