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海洋文化既具有世界海洋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不同于西方海洋文化的中华海洋文化传统。因此,该学者绘制了下表


中华海洋文化西方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主体和区域中华民族,中国。欧美
海洋文化特质和精神协和万邦、四海一家;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刚毅无畏、百折不挠;开拓探索、尚新图变;重利务实、吃苦耐劳;守海卫疆、死生度外;关注海洋、以海图强;敬海谢洋、人海和谐。开放开拓、冒险探索;殖民扩张、抢掠征服;自我伸张、商贸谋利;海权优先、控制海洋。
海神形象中国海神妈祖—和平之神:尊贵慈祥、解危救难、和谐宽容、充满母爱的和平女神。希腊海神波赛冬—征战之神:手持三叉戟的壮年男子。
名人名著名言“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西塞罗);“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黑格尔);“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
历史上的国家行为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海洋殖民扩张。
族群行为出洋华人海外谋生,安分守己,艰苦创业。北欧海盗的抢劫掠夺。
经济行为谋利思义唯利是图
海洋行为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美国推行海洋霸权。

——整理自张开城《比较视野中的中华海洋文化》

依据表格信息,从中西比较的视野出发,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谈谈你对海洋文化的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史实准确)
2024-02-05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3世纪初,中国的火药技术首先传入阿拉伯,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在欧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380年,欧洲铸造了火铳,接着出现了各种重型加农炮,并在15世纪末,首先由德国发明了近代步枪。从16世纪到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兴起,火器技术逐渐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装备。

—摘编自姚娟娟《西方火器技术的冲击与晚清中国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   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关系图

—摘编自冯震宇《西方火器技术冲击下的明清科技与社会转型》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前夕,人民解放军全军装备的枪炮共有100 多个品种,80多种口径,产自十几个国家,曾有“万国牌”之称。当时,国民经济还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无法支援军事工业的建设。求助于苏联是当时中国争取外部支持的唯一来源。而此时中国是无法拿出大量外汇购买先进武器的,只能以贷款形式先从苏联获得军事技术,等经济恢复了慢慢偿还。这是中苏盟友关系下,苏联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支持。

——摘编自刘一呜《国家利益视域下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至近代中西方军事技术发展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对华军事技术支持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清以来中国学习国外军事技术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根据图1、图2概括不同时期人口流动的方向并分析原因。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二战后人口流动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4-03-22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历史精英模拟卷 【山东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下图是古代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汉唐时期天下图绘制在丝绸上,绘制者是高官重臣;宋代刻在立于官学的石碑上,为科举考试服务;1550 年左右,产生了作为民间大众读物的雕版印刷“天下名胜舆图”,绘制者是底层知识分子。

从晋代开始,直到清朝灭亡,中国历史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剧烈的震荡,包括国家政治上的王朝更替及异族入主、思想文化上的佛教西来及西学东渐,但在单幅“天下图”上,中国居中、周边环绕的传统一直延续,未曾中断。此外,自明朝末年开始,利玛窦等来华传教士所介绍的西方地理学新知识不仅没有遭到排斥和禁绝,反而通过加工改造被吸收到中国传统的单幅“天下图”中,最终成为中国地图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只不过那些经过加工改造的西方地理学新知识已经面目全非,严重变形。

——摘编自龚缨晏《中国古代单幅“天下图”演变谱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图”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下图”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外交价值。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2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到达中国。1643-1650年,他游历江南诸多地方,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1650年,他被罗马教廷任命为杭州地区耶稣会会长。

1653年,卫匡国作为天主教耶稣会中国副教省代理人前往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1655年,卫匡国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的《中国新地图集》在欧洲出版。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全书内有17幅地图,中国总图一幅,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各一幅,此外,含日本地图一幅。该书双面印刷,还有171面志文,19面目录,可以查明包括长城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关的经纬度,均按照省份和城市大小排列。在具体内容上,该书不同于中国官私地理志书偏重政治建置的风格;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中国新地图集》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地理的必读之书,引起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一经出版便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摘编自杨雨蕾《〈中国新地图集〉和十七世纪欧洲的中国地理认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新地图集》出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地图集》的特点,并说明该地图出版的影响。
2024-03-11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自然现象就被看作天意的表达方式,“天垂象,见吉凶”(《周易·系辞上》)表达的正是此意。《尚书·洪范》谈到国君的恶行会伴随自然界的异常现象,而《礼记·月令》则规约国君和国民每个月的行为,以求得与天地万物的和谐。

汉代董仲舒在此基础上,最早提出“天人合一”并对之进行理论阐释。他在《春秋繁露》一书中写道:“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又言“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根据天人同类合一学说,董仲舒把天道当作政治原则和人伦道德的依据。

到了宋代,随着新儒家兴起,他们在继承孔孟之道的基础上,接受佛教和道教的宇宙论,进一步发扬了与“天人合一”有关的理论。宋初的周敦颐和邵雍都从《易传》得到启发,并用图录和图说来阐述他们对《易传》思想的看法。

——摘编自韩昭庆《“天人合一”中有关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

(1)根据材料,概括“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人合一”思想的积极作用。
2023-12-05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五)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一   宋代李昉等编慕的《太平御览》第787卷中“毗加梨国”部分引用了《宋元嘉起居注》:“五年,天竺毗加梨国王月爱遣使上表,并奉……白旃檀六段……”(“宋元嘉五年”是指南朝刘宋王朝元嘉五年,即公元428年)

史料二   成书于五代十国的《日华子本草》中记载:“檀香,热,无毒”,“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

史料三   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发现的南宋古沉船是我国目前另止第一艘被发现的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图3为这艘沉船遗址中出土的檀香。

——吴羚靖《帝国的知识生产;20世纪初全球檀香贸易与檀香植物属名之争》


檀香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是一种由海外传入中国的香料。根据材料的三则史料探究檀香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024-02-24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8 “探究史料价值”类设问-2024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8 . 读教材P21图片“柏拉图左边站立者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图片中包含了哪些信息?
2024-02-22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擅长建筑的罗马人修建了许多图书馆,圣奥古斯丁将图书馆分为希腊馆和罗马馆。在公元4世纪的罗马城,至少有28座图馆,藏书达两万卷。不仅帝国范围内的每座城市都有图书馆,而且很多个人也修建藏书楼来斗富。……进入中世纪后,蛮族兴起,斯文扫地,仅有的文字与经卷被秘藏于修道院中……直到大学出现以后,欧洲才出现了面向世俗的图书馆。……976年,哈里发哈基姆二世在科尔多瓦建立了一家最大的图书馆,藏书超过40万册,这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科尔多瓦被十字军“收复”后,基督教统治者令人惊讶地把图书馆看做战利品,并促进了对许多阿拉伯作品的翻译,这些藏书成为欧洲走向文艺复兴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   中国的“图书馆”同样是从宫廷的“档案馆”起步,名称各有不同,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代的南北七阁等。唐以降,书院兴起,无书不成书院,极大地推动了藏书风气的兴盛。印刷术出现之后,书籍实现了商品化,从官方到民间,藏书之风弥漫。宋朝各地州学都建有藏书楼;私人藏书更胜官方,“仕宦稍显者,家必有书数千卷”。宋元以来,江南兴盛,文化繁荣,是读书人和藏书人比例最高的地区,藏书楼比比皆是。……中国传统的这种藏书,核心是“藏”,藏书的目的:一是传于后代,二是保值增值,并不与阅读有多少直接关系。很多书只要进了藏书楼,就被束之高阁,与读者隔绝。书只是一种秘不示人的古玩、古董和艺术品,而不是一种读物。对他们而言,书籍只是物质象征,而不是精神财富。

——以上均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图书馆在西方与中国的异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中国古代藏书的因素有哪些?
2023-06-2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图片是探究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日语中平假名和汉字对照表

   
图二用喃字创作的越南文学作品

   
图三日本平城京东大寺唐式大佛殿

       
图四唐朝长安(左)与日本平城京(右)

   
图五始建于752年的韩国佛国寺石塔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历史知识,任选两幅图片,围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写一则历史小论文。(要求:选择明确,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25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省名校联考(新课标全国卷)202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