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中法关系】

材料一   17世纪末叶以后,中国文化信息传入欧洲,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君主专制比较有节制,承认中国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设置谏官具有发展生产和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的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的态度,他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国国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陈宣良《伏尔泰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二战时期,中法为盟友,都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也因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但中法毕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促成它们建交的不止是二战时期的“浅薄缘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苏冷战”。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英国是一个高贵的民族,英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领导权力,不能再受美国的控制和摆布,于是他毅然脱离了美国,追求自主权。而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决裂,中苏形式严峻,中法两国都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巩固政权,同时更需要结交其他国家来增强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当然戴高乐支持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并从越南战争中退出,是中法建交的又一原因。两国有着共同的需求,所以戴高乐就产生与中国建交的念头。1963年他派总理富尔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双方在台湾问题上产生分歧,但法国还是同意与中国建交,断绝与台湾地区的外交关系,率先向中国伸出“橄榄枝”。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被外国媒体喻为“外交核爆炸”。

——吕芳《漫谈中法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内容,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特的“中法(建交)精神”,请尝试概括“中法精神”的内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道: “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 “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 “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全球史开始以来,东西方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西方中心论”其实是缺乏历史支撑的,好像“皇帝的新衣”。如果从更远的世界大历史来看, “西方中心论”更像是一个“新事物”,甚至是偶然现象。以历史事实说话,无异于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釜底抽薪。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西方中心论”。
2024-01-31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佛教的传入及其影响




两汉之际___________传入中国。
魏晋时期逐渐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融合。
隋唐时期主张顿悟成佛的_________成为主流,佛教完成_________
宋明时期_________形成,佛教融合为____________
深远影响精神文化__________、哲学观念、逻辑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礼仪习俗产生影响。中国传统__________________也体现了佛教内容。
建筑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结晶。
宗教伦理宣扬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消极影响。
西学
东渐
明清之际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译介到中国。
清政府任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持钦天监。
近代时期19世纪中叶,魏源提出____________
1862年,________在北京设立。1868年,__________创办。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_______在中国传播。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吸收________________思想;1917年后,____________广泛传播。
2024-0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预习自测
4 .
领域时代表现
思想文
化方面
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公元3世纪—公元5世纪儒学在_________________地区流行。
公元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__________________等国。
14世纪末思想文化逐渐在_________传播。
公元16世纪至公元18世纪中国文化在_________得到传播。
政治制
度方面
公元7世纪时期日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于唐。
越南____________移植于中国。
科学
技术
公元8世纪以后_________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
13世纪__________________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生产技术14世纪末____________在琉球传播。
2024-01-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预习自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2023-09-23更新 | 1300次组卷 | 2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考(一)历史试题
6 . 战后,东亚一些国家在近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因此东亚各国的现代化道路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以新加坡和韩国较为典型,其成功离不开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列属于两国类似儒家文化背景的是(     )
①重视教育     ②科学技术     ③勤俭节约     ④高效作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 . 唐朝时,新罗国统一了朝鲜半岛。新罗是一个稳定且组织完善的王朝,它严格地以唐制为样板,甚至统治阶级都使用中国文字,模仿中国的文体,接受佛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由此可知,唐朝文化(     
A.被新罗加以全面复制B.深刻影响了朝鲜发展
C.取代了新罗本土文化D.推动了朝鲜社会转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日本除了现用年号“令和”以外,其余年号均取自中国古代典籍,如第一个年号“大化”即出自儒家经典《尚书》,意思是“伟大的变化”。这反映出(     
A.日本全面学习中国B.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9 . 下图是明朝以前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状况统计图。这反映出明代以前(       
   
A.东亚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B.儒家文化稳定了东亚秩序
C.中国在东亚有较大影响力D.东亚国家实现了平等往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00年1月7日,法国凡尔赛宫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世纪之交舞会,名为“中国之王”。舞会上,国王路易十四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中,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华丽登场,引得全场围观的人连连赞叹。这反映出当时(     
A.法国贵族阶层崇尚中国文化B.法国是欧洲中国热的引领者
C.中法两国经济文化水平接近D.殖民侵略促进了中西方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