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3 道试题
1 . 文明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22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

材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亚历山大征服战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历史上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指出,在冷战结束之后,文明的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与经济利益的冲突而左右全球政治。……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就文化本身的发展而言,这种文化的冲突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往往是文化相互融合的前奏,甚至就是融合的开始。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

——摘自百度文库《关于文化冲突的思考》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冲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4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展示了大月氏人西迁至中亚后,仿照当地货币铸造的钱币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而是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立像,四周是希腊字母。这反映出(     

A.希腊制度在中亚的移植B.张骞出使西域后中亚货币汉化
C.希腊化世界的文化印记D.贵霜帝国的货币体系十分杂乱
2024-05-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松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蒙古西征带动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如《元史》中记载抽调汉人千户随旭烈兀西征,波斯史料多处记载汉人学者傅孟质协助波斯学者编写中国历法,考古发现随军工匠定居地的建筑遗址充满了汉地艺术风格。据此可知,蒙古西征(     
A.使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东移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
C.扩大了元帝国的政治影响力D.客观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2024-05-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后继者统治西亚时期,大量建立希腊化城市。西亚被征服的波斯人被迫接受了希腊文化,包括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艺美术,乃至整个思想意识。同时,亚历山大也接受利用了东方的宗教崇拜和王权神化思想,以及东方尤其是巴比伦的科学。传入西亚的佛教,原来没有偶像,在吸收希腊雕塑基础上,发展出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跟随佛教传入中国,如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

——摘编自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魏晋以来,士大夫纷纷寻 觅儒学以外的思想方向,他们所奉行的“三玄”之学与佛教传入的“般若性空”学说一拍即合。北魏道武帝写给佛教僧人的信函中说“冀助威谋,克宁荒服”。基于北魏太武帝灭佛造成寺庙、佛像被毁的教训,其继任者文成帝要创出一番“与天地同久”的永业,选择了开窟造像以复兴佛教的举措。早期造像犍陀罗风格明显,中后期佛像多为瘦骨清相,服饰呈现出北魏汉化后的褒衣博带。云冈石窟也有少数初唐时期的造像,如第三窟菩萨像,肌肉丰腴,明显有唐时期的雕刻特征。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不再是皇家礼佛的场所,民间人士参与到开窟造像的活动中来。

——摘编自钟健《从云冈石窟看佛教造像的本土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化时代西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指出云冈石窟开凿的背景,并概括云冈石窟所反映的佛教艺术的演化趋势。
2024-05-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比如古代埃及需要从叙利亚或黎巴嫩等地获取木材,而古代西亚则需要埃及的黄金。材料意在说明(     
A.物资交流是古代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
B.发达的社会分工促进古代文明的形成
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步连为一个整体
D.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2024-05-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博物馆是传承与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王朝统治者自视为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博学园,统治者规定凡路过亚历山大城市的船舶必须将携带的书籍复制一份留存。德米特利乌斯、芝诺德图斯、埃拉托色尼这三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都来自于希腊,网罗的学者翻译了荷马、欧几里得等学者的著作……雅典衰落了,而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被亚历山大城接了过来。

——摘编自何立波《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与托勒密王朝的世界意识》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汉斯·斯隆爵士开启了国家收藏的大门。他的慷慨捐赠促成了大英博物馆的成立。到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作为帝国文化的载体发展到鼎盛,议会对博物馆开始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扩充国家的收藏,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水平。严厉的参观规则得以变更,准入卡制度被废除,使之更好地实现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古代近东部和希腊、罗马部都在此时建立,这三部分的藏品反映出英国对他者的文化霸权,突出英帝国的优势地位。

——摘自谢小琴《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1800-1857)》

材料三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流出宫外。清帝退出故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查点清宫物品时,发现了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后向平民百姓开放。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数字故宫,努力朝着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会客厅方向迈进。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勒密王朝传承希腊文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列举两处西亚地区“接续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的城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到鼎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故宫博物院的地位,并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重要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会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所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   

综合材料一、二相关信息,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在听到上帝赋予的使命和教皇的建议后,全法兰克的主教、公爵和伯爵、强大的王公们、各层各级之人,向上帝承诺,要自己承担费用,向圣墓(位于耶路撒冷)远征……不同王国的军队将要参与到这次的旅程中来,他们来自法兰克王国和洛林,德意志人之地,还有盎格鲁人之地,以及丹麦王国。

——摘自阿尔伯特(12世纪基督教会史学家)《耶路撒冷史》

史料二   2016年考古学家在黎巴嫩近郊发现了两个乱葬坑(下图为其中一个),里面有25名在13世纪遇难的十字军的遗骸,均为年轻男性。其中9人经DNA检测,3人为欧洲人、4人为近东(巴尔干及西亚地区)人、2人为混血儿

材料二   关于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徒入侵阿拉伯世界)的记载,在当时穆斯林著作中仅有零散提及。阿拉伯关于十字军的词汇也是在19世纪中期从欧洲借鉴来,且“欧洲人模仿穆斯林,改变了欧洲衰弱落后的面貌”的观点也“甚嚣尘上”。19世纪末,阿拉伯出现了第一部关于十字军东征的系统性专著。20世纪初,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伊拉克等国的世俗或宗教领袖、诗人、史学家等通过大型集会、节日庆典、新闻媒体、历史书写等方式,纷纷宣扬古代穆斯林打败十字军和拯救巴勒斯坦的事迹,并将欧洲殖民者和犹太人称为“新十字军”。20世纪5060年代,十字军东征相继进入阿拉伯各国的教科书,如埃及教科书指出:“现代十字军打败了穆斯林,这是他们祖先在中世纪未曾做到的,于是他们开始报仇,为一己之私,占领并强行统治穆斯林国家。”此外,阿拉伯世界还将库尔德人萨拉丁(曾收复耶路撒冷)置换成阿拉伯的领袖,通过立传及拍摄影视剧等方式向民众宣传。

——摘编自张倩红贾森《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对“十字军”记忆的构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关于“十字军”史料的史料类型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关于“十字军”记忆构建变化的原因,并对其简要评价。
2024-05-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叠什之战

材料一   卡叠什战役铭文是古代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刻在卡叠什上纪念碑的铭文。它记录了公元前1274年,埃及与赫梯联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的经过。以下是卡叠什战役铭文的部分内容

“我是伟大的法老,统治整个埃及,我的权力无可匹敌。当赫梯联盟试图入侵我的领土时,我率领我的军队与他们交战,并在卡叠什击败了他们。我们消灭了他们的军队,俘虏了他们的将领,夺取了他们的财富和珍宝。这场胜利证明了我们的勇气和实力,也证明了我们的神灵的支持和春顾。因此,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个胜利,以及我们为了保卫自己和我们的国家而做出的努力。”

材料二   在卡叠什之战中,到底胜利属于谁,说法不一。埃及的铭文说胜利属于拉美西斯二世,赫梯的铭文则说这场战役是埃及的巨大失败。这个战役的结局,并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尽管在埃及神庙的墙上,绘有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胜利浮雕,但赫梯国王穆瓦塔鲁认为自己才是胜利者,因为这次战役巩固了赫梯在叙利亚的统治。在此后几年中,双方展开了反复争夺,互有胜负,但双方都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