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5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目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4)除上述地方行政度之外,我国历代政府还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政府对新疆地区的治理措施。
2022-02-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前,丞相位尊权大,因为不可避免地与君权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丞相的权力,他设中朝尚书,夺去了不少原属丞相的决策权。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将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全部大权,“政事壹决于光”,丞相变成了执行官吏。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据《新唐书宰相表》研究,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宰相同时在位者,少则4人,多则10人;武后、中宗、睿宗时期,同时任相者常有10人左右,景元(710年)任用宰相多大27人。玄宗以后诸帝任相少则两三人,多则七至八人。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文件 
1215年《自由大宪章》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侵犯
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和隋唐时期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
3 . 观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写出与图一、图三所示中央机构相对应的朝代名称,并简述相应的判断理由。
(2)图一所示中央机构的开创者是谁?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中央机构反映的制度的名称及作用。
(3)依据上述图示,归纳中国古代的基本矛盾及其变化趋势。
2021-11-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A)试题
4 . 在对大量史实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史论性著作,对我们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很大帮助,但阅读时需要明确结论背后的史实依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问题:阐述
官僚的选拔问题将社会精英定期吸纳到官僚体系中来;历朝历代都将选举视为关系王朝命运的头等大事,因为稳住了选举便能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街问题宏观上有行政、监察和军事上的三权分立,微观上有相权的分割和每个部门的权限细分,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权限模糊和相互渗透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归纳出两个材料中的观点,并列举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简要论证。(要求:观点简明,史实准确。)
2021-06-1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对应的位置。(填字母)
A.封邦建国体制B.中书省C.军机处D.郡国并行制E.内阁制度
F.参知政事G.中外朝制H.行省制I.三省六部制J.内外服制

(2)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1-05-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三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材料四   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以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构想为基础,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留下每代人智慧烙印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吴邦国《“七确立”与“五不搞”描述中国特色政治文明》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民主与民主: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


(1)材料一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2)归纳材料二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请分析材料二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3)根据材料三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至少两个史实)
(4)材料四所说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体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了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会造成什么后果?列举汉武帝“矫秦县之失策”的具体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在地方设置行省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前,丞相位尊权大,因为不可避免地与君权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丞相的权力,他设中朝尚书,夺去了不少原属丞相的决策权。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将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全部大权,“政事壹决于光”,丞相变成了执行官吏。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据《新唐书宰相表》研究,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宰相同时在位者,少则4人,多则10人;武后、中宗、睿宗时期,同时任相者常有10人左右,景元(710年)任用宰相多大27人。玄宗以后诸帝任相少则两三人,多则七至八人。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文件 
1215年《自由大宪章》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侵犯
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三年法案》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会有权决定国王 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美国宪法评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和隋唐时期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运用近代中外相关史实论证“民主依赖妥协”(要求:至少要中外两个角度,史论结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祖宗之法”是中图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己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摩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①,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③,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④,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1)       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你如何看待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
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材料二   
   “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
   “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材料三在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完制度
1861年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颁布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法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依据材料三,归纳l9世纪欧洲政治文明演进的主要方面,并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设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4)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