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唐朝实行的“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
2022-09-12更新 | 2678次组卷 | 3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资治通鉴》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述材料反映出(     
A.征税的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B.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时间
3 . 唐朝时期,成丁的年龄由隋朝时的18岁提到21岁,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如遇水旱虫霜成灾,损失40%以上者免租,损失60%以上者免调,损失70%以上者课役皆免。这说明唐朝(     
A.创立了租庸调制度B.调整了统治政策
C.均田制有实施前提D.赋税标准发生质变
2022-08-29更新 | 936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

时期

收入

支出

1750年以前英格兰的教区(较大的农村社会的地方行政机关)以一定的税率征收济贫税。爱尔兰不存在政府的救济系统,而苏格兰则主要以私人自愿捐献为基础。
1750-18371806年所得税以完整的税制出现。工农业部门都采取了一些纳税措施。1795年伯克郡决定,根据家庭的大小和面包的价格对当地的农业工人增加工作补贴。
1837-18801894年提出了修正遗产税案。关税和货物税占英国政府国家收入的1/32/31834年,中央政府从此开始集中地对救济进行管理;1870年通过教育法建立小学制度,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税收。
1880-19141907年开始区分劳动所得税和非劳动所得税,1909年开始实行累进所得税制。1908年法律规定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获取年金。1911年通过的国民保险法也把失业保险涵盖在内,是由雇员、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出资。

——整理自韩玲慧《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从1597年至今》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政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许多预算外支出数额庞大,“量出制入”成为政府的财政原则。除田赋仍是主要来源外,盐课、关税等传统税项的地位逐渐为厘金、海关税等新增税项取代。各种新税(海关除外)的征收和支配权从开始就掌握在各省手里。晚清国家财政有三个主要支出方向:军费、洋款、皇室消费,用于如实业、行政、司法等建设的财政资源少之又少。1865-189430年间,洋务企业支出总额仅占国家财政的2.9%。清政府一味强调“量出制入”,完全忽视财政收入水平和民众承受赋税的能力,结果自掘坟墓,亡于辛亥。

——摘编自邓小章《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为什么不能成功——以晚清财政为分析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财政体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5 . 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则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2-07-23更新 | 1951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德宗建中元年,朝廷税制从“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转变为“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举措(       
A.抑制了王地兼并B.减轻了人身束缚C.发展了庄园经济D.提高了商人地位
7 . 201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最新一轮修正案发布。下图所示为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纳税情况。由此可知,此次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       
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D.杜绝了偷税漏税行为
8 .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开始实施时,政府财政收入都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
A.新法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B.由原来的征收实物改为征收银两
C.商人和手工业者必须纳税D.地主官僚按田亩纳税扩大了税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

浙江《嘉兴府志》评价说:“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000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亿人。中国封建社会由此出现了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

——摘编自《“摊丁入亩”的前因后果》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摊丁入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承唐宋以来的两税法,到中后期,鱼鳞图册和黄册由于时间久,核实困难,官员弄虚作假,富豪奸猾贿赂里长,隐没土地,同时也就逃避了徭役。各种杂役、职役等负担纷纷落到平民下户的身上。甚至里长、粮长也不堪其扰,纷纷弃地逃离。

万历九年正月,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进行赋役制度的改革。首先,将各种力役部分地摊入田赋中。其次,把赋役合编在一起,征收赋役的手续简化了。其三,一条鞭法“量地计工”,按工粮的多少进行分摊。这样,就把豪民富户转嫁给贫民的部分,全部清理出来了。其四,一条鞭法以银代役,农民可以去从事雇佣劳动或成为私营手工作坊主,也促使他们把多余的实物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得鞭银。其五,一条鞭法规定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税银。

——改编自乐成刚《节流以安民,清源以固本浅谈张居正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一条鞭法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条鞭法实施的积极作用。
2022-05-20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