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万历元年(1573年),首辅大臣张居正“下令隆庆前产品旧欠,一律免征;隆庆五年(1571年)前旧欠,免三征七;五年后欠税,一律追缴”。他还将在任时期的赋税征收、不新增债务以及按比例收缴“积欠”等列入官员考核标准。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中央集权出现危机
C.传统税制弊端突出D.统治集团挥霍无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1368年明政府“均工夫”办法的相关规定。该办法(     
田一顷出丁夫一人,不及顷者,以他田足之,名曰均工夫。寻编应天十八府州,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图册。每岁农隙赴京供役三十日遣归。田多丁少者以佃人充夫,而田主出米一石资其用。非佃人而计亩出夫者,亩资米二升五合。
A.按田亩多寡征派徭役B.充分照顾佃农的权益
C.以遏制豪强势力为出发点D.先局部试行再向全国推广
3 . 两税法颁行后,中央收回了藩镇节度使、州刺史等的地方制税权,交回户部统一管理;中央除派专员到各州分配定额税外,还任命了两税使、监察御史对征税行为进行监管。上述举措的目的是(     
A.创新赋税制度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削弱地方财权D.重构财政管理体系
2024-05-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面为1368年明政府“均工夫”办法的相关规定。该办法(       

A.按田亩多寡佥派徭役B.充分照顾佃农的权益
C.以遏制豪强势力为出发点D.先局部试行再向全国推广
2024-05-1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唐代)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诸造籍起正月,毕三月,所须纸笔、装潢、轴帙皆出当户内,口别一钱。

——摘编自《唐六典》卷3“户部郎中、员外郎”条

乙:(自公元755年起,民户流亡、簿册散失。780年,唐德宗行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德患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两税法推行后,白居易写诗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泼(榨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同时期唐朝名臣陆贽称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治国的制度)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摘编自李三谋《重新认识“一条鞭法”的征收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乙材料分别体现了唐代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居易与陆贽对两税法的观点的异同。
2024-05-1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自《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某一制度之创立,绝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的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绝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唐朝赋税制度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钱穆的观点。
2024-05-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南宋绍兴年间,政府曾实行“经界法”,以都保区划为单位,逐丘丈量田土。其主要步骤有差官、置局、打量步亩、攒造图帐等,其中打量步亩、攒造图帐是“经界法”的核心。“经界法’旨在(     
A.明确田亩数量B.确定土地权属C.限制人口流动D.保障赋税收入
2024-04-20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唐高祖武德七年颁布《均田法》和《租庸调法》,规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应受田的亩数及受田农民承担的赋税徭役;私卖口分田或侵夺公私田,均予以一定刑罚。以上举措旨在(       
A.通过立法维护小农经济B.严格限制土地私有化
C.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加强户籍的编制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唐书·杨炎传》记载规定“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宋政府将全国版图内的州县民籍划分为五等,规定“天下闰年造五等版籍,有五等丁口籍,此五等户皆为主户”,“或以税钱贯百,或以地之顷亩,或以家之积财,或以田之受种”。这体现了(     
A.土地兼并问题得以缓解B.人口瞒报现象的改善
C.征赋方式发生重大调整D.户籍管理的日趋科学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善本库现藏有汪寄佛户帖一件,厚麻纸,圣旨部分雕板墨印,户籍内容皆正楷毛笔填写。原件长宽各36公分,四周细线双边,两层边栏之间印有梅花图案。该户帖全文如下:

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

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们)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做军。钦此。除钦遵外,今给半印勘合户帖,付本户收执者。

一户汪寄佛,徽州府祁门县十西都住民,应当民差。计家伍口:

男子叁口:

成丁贰口:本身年叁拾陆岁,兄满年肆拾岁。

不成丁壹口:男祖寿年肆岁。

妇女贰口:妻阿李年叁拾叁岁,嫂阿王年叁拾叁岁。

事产:田地无,房屋瓦屋叁间。

右户帖付汪寄佛收执,准此。

洪武四年口月口日

深字伍佰拾号(注:此行字自上至下存左半,意在“勘合”)

——吴展《明代户帖的史料价值与版本价值》

(1)从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作为研究史料,此户帖有何价值?
2024-03-05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