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赋税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赋税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它因时而变。

1.请在时间轴中选择对应的赋税制度。(填字母)

A.两税法       B.摊丁入亩       C.租调制            D.募役法        E. 租庸调制
2.唐初征收赋税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明清赋税征收以“两、分、厘”为单位计,这反映了(单选)(     
A.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以下是建阳田赋案的相关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案起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六成出任建阳知县,因见民间钱粮历年拖欠,于是遍访舆情,发现下属阳邑民田皆系下则(不肥沃)。明朝初年每亩只征银五分一厘,后(清初)加至七分三厘,赋重田硗(薄),民力难完,以至积逋(欠税)累累。李六成目击其艰,遂私自下调税额,并将新开垦的田地归入未垦荒地,用其征赋来弥补降税之田的差额。……雍正十二年(1734年)案发。

——据《闽浙总督郝玉麟奏陈福建建阳田粮始末酌办清厘征粮册籍折》整理

3.本案中李六成的行为对当时的影响可能是(双选)(     
A.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B.田赋造假,导致赋税征收的混乱
C.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D.隐瞒不报,降低基层治理的效率

材料二   案决

乾隆元年(1736年),户部大学士张廷玉等议决:放弃已垦荒田695顷的田赋收入……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将向中央上报的税额改为每亩征银六分一厘,使其与李六成私自减则(税)以来的实征相符;李六成自行减则(税),“罚俸一年”。乾隆帝准奏执行。

——据《大学士张廷玉等为请照建阳县册载亩数赋额征收并改正部册事奏折》整理

4.在清代,对李六成等官员进行监察的机构是(单选)
A.御史台B.户部C.都察院D.吏部
5.结合此案判决,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治国之道?
2024-04-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货币与文明

货币伴随着经济发展而诞生,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某校集币社以“货币与文明”为主题开展系列探究。

货币是经济流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1)下图所示是二里头遗址发现的海贝。据学者研究,这种海贝生息在印度洋、西南太平洋等热带海域。该考古发现可以用来研究(双选)(     

A.丝绸之路的起源B.早期货币的形制
C.货币出土地的地理环境D.中原与南方沿海的交往
(2)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和货币有关的实物与表格中的说明相匹配。(填写字母)

A.元朝纸钞B.拜占庭帝国金币
(出土于北魏墓葬)
C.“五铢”铜钱范D.法币
钱币说明
①古代国家掌握铸币权的器具
②在古代中国境内作为主币使用
③见证东西方国家间的商贸往来
④终结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历史
(3)下图是1944年美国等44国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的会场照片,该次会议达成的协议(单选)(     

A.结束了白银铸币的国际货币传统B.形成了黄金本位的国际货币制度
C.建立了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D.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屡屡撬动着中国的命运。集币社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制成如下卡片:

(一)明朝后期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不但赋税折银征收,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二)成书于17世纪初的《牡丹亭》、“三言二拍”等戏剧、小说中,有大量的描绘当时民众使用白银购物的情节。(三)据学者研究,19世纪初,一两白银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1840年,一两白银已经可以兑换1320文铜钱。
(4)卡片(一)描述的赋税制度是,推行者是。(填写内容)
(5)卡片(二)(三)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白银流动问题。
A.西、葡开辟新航路B.英国进行鸦片走私C.日本逼签《马关条约》D.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卡片(二)中导致当时民众大量使用白银的外部因素:________(填写上述字母)
卡片(三)中反映的白银与铜钱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填写上述字母)
(6)综合以上探究,谈谈货币变迁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4-04-06更新 | 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上海高考浦东新区二模历史卷
2024·上海·模拟预测
综合题 | 适中(0.65) |

3 . 基层治理之础。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1)阅读下列“中国古代赋税、户籍制度沿革表”。将字母所示信息,填入表格中编号所处位置。

朝代

赋税制度

户籍制度

时代特征

战国

秦汉

田赋、人头税

徭役

编户齐民

铁器牛耕出现、封建社会建立、巩固

魏晋

租调制

黄籍、黄籍、“土断”

初期

大索貌阅

国家统一、统治秩序相对稳定

中期

两税、徭役、募役法

主客分籍

租庸调、两税法

夏税、秋粮、金花银③

中央集权、白银流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④

永停编审

A摊丁入亩B租庸调制C诸色户计D黄册制度   E一条鞭法
F两税法     G少数民族建立统一政权     H中央集权、商品经济发展
I.局部统一、赋税标准变化        J.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3-1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4 . 户籍与赋役

材料一   古之为理也,在于周知人数,乃均其事役,则庶功以兴,国富家足,教化从被,风齐俗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

材料四   百姓及客等,约丁产,定等第,均率作,年支两税。其应税斛斗,据大历十四年见佃青苗地额均税……其旧租庸及诸色名目,一切并停。

材料五   臣请谏部行文直隶各省地方官,确查各县地亩若干,统计地丁、人丁之银数若干,按亩均派,在有地者所加无多不为苦,无地者得免赔累,实幸。

材料六   编审人丁旧例,原因生齿繁滋,恐有漏户避差之弊,是以每届五年查编造册, 以备考核。……嗣后编审之例,着永行停止。

——《清乾隆朝实录·卷之九百十一》


(1)“古之为理也,在于周知人数”,“周知人数”的目的何在?这里的“古”最早对应哪一历史时期?
(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生多次演变,请将材料与相关制度相对应(填序号)。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4)请结合材料,解释乾隆时期户籍编审“永行停止”的原因。
2024-03-19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高中学生要完成关于“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综评研究,他对教材中的两则材料展开了进一步研究。

材料一   里耶秦简


释文大意:

东成里的户主夫是士五(平民),成年女子为妻子沙,未成年女子是女儿泽若与伤。

材料二   亦集乃文书


释文大意:

现户主是兀□嵬汝,原户主是祖父兀屈支立嵬。

第一次登记的人口:成丁可征差役的男子祖父四十三岁,父亲……叔叔……。不成丁的女性一人,祖母五十五岁。驱口(家庭奴婢):男性……,女性……。

事产:房子五间,有地产五顷……,包括见种地……麦田……盐碱劣地……。

孽畜:马三匹,牛一头,羊七十口。

现在登记的新增人口:

成丁男子,户主本人四十二岁,大弟……二弟……三弟……,户主儿子阿立嵬二十一岁;不成丁的户主妻子俺赤20岁,弟妻……弟妻……弟妻……


探究活动1:解读史料

“里耶”在秦代属洞庭郡迁陵县,今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亦集乃”今为额齐纳河,在元朝时设有亦集乃路总管府,是从甘肃河西走廊进入漠北蒙古的枢纽。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秦代“里耶”治理的描述正确的有,此地(     )(双选)
A.属于京畿腹地B.实行羁縻管理C.由朝廷任免长官D.推行文书行政
2.亦集乃路总管府的上级管辖机构是(     )(单选)
A.郡国B.枢密院C.行省D.宣政院
探究活动2:推测比较3.依据《亦集乃文书》和所学,推测元朝在当地征收赋役依据的是(     )(双选)
A.成年男丁B.成年女子C.家庭驱口D.房屋田产
4.概括两则材料户籍记载的不同之处。
探究活动3:深层探因
5.推测导致两则文书关于户籍记载不同的因素。
2024-01-11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上谕:“丁银既摊入地粮,滋生人丁,遵康熙五十二年圣祖恩旨,永不加赋。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应永行停止。”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是户口之岁增繁盛,俱可按籍而稽,而无籍五年一次,另行查办。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由此可知
A.人头税彻底废除B.征收极重的口赋C.以职业定户籍D.农业税彻底废除
7 . 商鞅变法与国家治理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有许多次,变法所处时代不同,其历史意义也不尽相同。
(1)请将下列左侧不同时期的变法与右侧的特征相对应(填写字母)

材料一   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附译文:命令运送粮食的人不能花钱雇别人的车,更不准运粮车辆在返回时揽载私人货物。车、拉车的牛、车在运粮时的载重量服役时一定要同注册登记时一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运粮车就会去得迅速回来的也快,运粮的事就不会危害农业生产。)


(2)材料一体现的商鞅变法内容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材料二   2002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   缪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3)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说明理由?

材料四

王安石卫鞅之于孝公,尽取秦法而更为之,尽取秦民而束缚驰骤之。虽甘龙辩说之烦,秦民言令不便者以千数,而鞅终不为沮,卒之国内大治,诸侯重足屏息,争西向而割地。
司马光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商)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4)概括材料四中,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的看法。
(5)分析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形成各自看法的原因。
2021-12-28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
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
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
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
2016-12-13更新 | 284次组卷 | 24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2016-11-27更新 | 27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