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0 道试题
1 . 关于如何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曾说:“朕为苍生父母,苟可利之,岂惜一女,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以下政策与之相关的是
A.战而后和B.羁縻府州C.息事宁人D.和亲政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婆者,姓黄氏,本镇(上海松江乌泥泾)人也。初沦落崖州(海南),元贞间 (1295 —1297年)附海舶归。闽广多种木棉,纺织为布,而道婆最善是业。先此,乌泥泾土壤贫瘠,民多困贫,道婆遂觅种子闽广间。然尚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拼去子,厌功甚艰,道婆乃教以制造捍、弹、纺、织之具,既以便民矣。至于错纱、配色、综线,各有其法,织以折枝、团凤、棋局、文字,粲然若写。(道婆)教他姓妇,不倦。土人竞相仿习,稍稍转售他方以牟利,业颇饶裕。

-—据清朝同治年间《上海县志》

材料二   2006年,在上海“黄道婆文化国际研讨会”上,来自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80 多位专家学者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问题进行了研讨。2007年,上海教育主管部门编制了《黄道婆——被更乌泾名天下》作为中小学的课外阅读材料。2009年,“黄道婆在三亚”的学术研讨会召开,研讨主题是“黄道婆是三亚黎族之女”,参会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该命题。2010年,海南三亚市主办了创建“中国衣食父母主题公园专题研究会”,宣告将要建造黄道婆纪念馆。

——据谭晓静《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海南黄道婆文化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黄道婆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分析黄道婆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2021-05-13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王安石变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采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对于京都库藏支存定数,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发运使有权了解核实,使能"从便变易蓄买",存储备用。这一做法旨在
A.打击商人的远程贸易行为B.减轻农民运输负担,增加收入
C.解决南北经济不平衡问题D.调剂物资供应关系,平抑物价
4 . 废除农奴制推动了俄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为发展私人的积极性与创业注入了动力”。“为……创业注入了动力”主要是指这次改革
A.表明了政府鼓励创业的决心B.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C.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环境D.将土地经营纳入资本主义轨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二战之前,人权一直被认为是纯粹的国内管辖事项,很少受到国际法的制约。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增加了七项关于人权的条款,1948年联大又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对《联合国宪章》人权条款作出权威解释。这说明
A.各国人权保护的权力已经转让
B.二战后国家主权受到严格限制
C.人权的国际保护得到一致认同
D.人权保护上升为国际条约义务
2021-05-12更新 | 554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三星堆文明是距今4800年至3100年长江上游巴蜀地区的早期文明,其中出土的太阳轮、黄金面具等颇具异域风情;而出土的陶器、玉器及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和铭文,无论形制还是风格又带有较明显的中原文化和江汉平原文化因素。这有力地证明了
①其手工业的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②古蜀地区已同其他地区有文明的交流
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
④长江流域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商鞅变法前,秦人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德”“仁”“义”一类字眼,而多的是“吉凶”“祸福”“利害”等概念。商鞅反对以“礼义”治国,以“霸道”说孝公,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崭新的宗法秩序。

——据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革的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的改革策略。
8 . 如图是一幅创作于1942年的漫画《“东线”牙痛》,牙痛让希特勒痛苦难当,他手中举的是一张俄文的战争公报。希特勒的牙痛源于
A.二战走向了战略反攻阶段B.德国的军事进攻态势受阻
C.苏联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D.反法西斯同盟力量的增强
9 . 王安石曾提出“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特别强调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从变法结果看, “用人不当”却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变法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B.治国理念实现需要精准施策
C.新旧党争影响变法措施实施D.后世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915 年8 月,杨度等人发起"筹安会",鼓动立宪。但梁启超写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表示反对,并与其学生蔡锷密谋反袁。二次革命后,许多革命党人士多次在滇秘密集会,酝酿反袁斗争。社会各界也因为"二十一条"与袁倒行逆施的行为给政府施加强大压力。12月25 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国民党)在昆明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袁不仅未争取到列强的支持,而且北京政府高层亦出现离心。护国军坚持要袁下台,已独立的滇、黔、桂、湘、粤、浙、陕、川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京政府的军务院,遥尊黎元洪为大总统。袁益陷窘境,在众叛亲离中郁郁去世,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宣布恢复法统。唐继尧等遂通电撤销军务院,护国战争宣告结束,各省陆续取消独立。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护国战争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