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公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在西汉中期,董仲舒何以会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建立之初,汉高祖采取了黄老无为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几十年后西汉出现了繁荣景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汉初实行分封制的结果,皇帝与地方封建势力的矛盾激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有所发展,因此汉武 帝时期仅靠黄老的无为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儒学在经历春秋战国、秦朝的坎坷 经历后,身处逆境的儒学在不断改变自己,加强自己,这样在入世过程中也就日渐能够适应 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王永祥 霍艳霞《董仲舒“独尊儒术”功过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子扶苏的担忧。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代“独尊儒术”能够被提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两者的异同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建立起大一统帝国后,秦始皇继续开疆拓土,他派兵北击匈奴、攻打岭南(今两广一带)打通西南夷。然后在新占领的地区设立郡、县等行政机构,如在北边设九原郡、在岭南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他还命令修筑直道、驰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便利的交通,不仅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还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罗马帝国积极对外扩张的同时,外贸蓬勃发展,但传统的罗马公民法对经贸纠纷涉及很少。此外,帝国内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特别是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被征服民族与罗马公民的矛盾,不断激化。为加强统治,罗马统治者在公元3世纪颁布法令,授予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这就是万民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况秦始皇巩固大一统帝国的措施,结合所学,总结这些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制定万民法的目的。
2020-01-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直道”这一古代军事“高速公路”。直道起于首都咸阳附近的云阳,直达长城最北端的九原郡,全长1800秦里。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驰骋在阴山脚下,北击匈奴。近年来,有学者对直道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史记》“堑山堙谷”的记载实际是“将山体斜面的土石削平,填入低洼的山谷”。直道平均宽30米,最宽处可达50米。修建者为了避免道路沿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纵横交错的侵蚀沟谷迂回,选择了在笔直延伸的山脊上修建,极大地缩短了修建时间。对秦始皇来说,直道是他实现中华帝国梦的重大工程。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秦始皇和他生活的时代》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直道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修建直道的影响。
4 . 2002年里耶古城发掘出37000多枚竹木简,使尘封千年的秦朝历史,第一次全面以文字形式复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里耶秦简·户籍簿》及释文

材料二春秋始,君主及各级封主均以社为单位来封赐,此时户口仍为私家性质……秦献公十年“为户(户口)籍(籍贯)相伍(五家为一伍)”,将户籍编制与人户伍的行政编制统一起来。

——摘编自张金光《秦制研究》

材料三   专家学者在对这些秦简进行解读后,有一个重要发现:里耶所在的迁陵县秦时属洞庭郡管辖。可洞庭郡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书里完全不见踪影。而里耶出土秦简中关于洞庭郡的记载却又比比皆是、确凿无疑。

——向军《里耶寻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东成”“士五”的含义。指出“夫”在家庭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户籍管理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一户籍管理方式的确立有何意义。
(3)除户籍信息外,还可以从《户籍簿》中确证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材料三中有关洞庭郡的发现谈谈出土秦简的史料价值及利用要点。
5 . 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松潘),……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退兵,再派使臣求婚。……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对吐蕃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
(4)你是如何认识材料四的观点的?
6 . 历代疆域的变迁,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概括图中所示封国的特点。

材料二   秦国商鞅变法取得了很大成果,“富国强民”的法家政策在秦得到实现。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攻守均得其便,战国时期,国都未被他国攻破的只有秦国。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武王、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短,但也没有因王位的继承而引起内部分裂。总之,秦统一中国是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造成的结果。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嵌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里耶秦简(部分)
(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文字:“迁陵洞庭郡”

(3)分别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史料类型。
(4)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贾谊《过秦论》


(5)依据材料五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的?结合所学,面对广阔的疆域又是如何管辖的?
2020-10-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条明长城与秦汉长城不同的信息,并概括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明确、问题清楚、史论结合。)
8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摘自贾谊《治安策》


(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
【经济篇】

材料四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摘自《说文解字》


(4)为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2019-10-1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严禁私人铸钱。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等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