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人民画报》是新中国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部分封面或内容如下。


——摘选自《人民画报》


请选取材料中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知识,拟定一个标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所述内容至少涉及两幅图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

在井冈山时期,劳动教育就在革命的军队中开展,“朱德的扁担”既是劳动教育的生动写照,也是官兵一致”“劳动为了革命”的充分体现。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并进行了初步实践。

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毛泽东同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生产劳动,开荒种地、炼铁铸器,并要求学生既要握得住笔杆子,也要挥得动锄把子。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中央提出了劳动教育应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并通过参与工农业生产,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同时,通过劳动教育,“改造”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和民族资本家,以纠正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错误思想。1957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而确立了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目标。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环节,“依靠智力的创新劳动”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摘编自魏浩天《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的百年征程》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75月,传教士在上海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旨在为教会学校及洋务学堂编译用于课堂教学的文本资源。由此,正式诞生了中国近代编译出版教科书的专门组织,“教科书之名自是始于我国矣。”到1890年,据统计,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共出版、审定书籍图表98189册。其中,供给学校教学采用的教科书有数学类8种,科学类45种,历史类4种,地理类9种,道学类(包括哲学和宗教)19种,读本类1种,其他12种。

——摘编自吴洪成《西方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早期学校教科书》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使用的中小学教科书主要汲取了苏联经验、延安经验和民国经验。195012月,我国组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全国调入一批高水平人才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开始实行中小学教科书国家统编制(又称“国定制”),即“一纲一本”教科书政策。199610月,根据需要,国家教委颁布了新的《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对“教材审定制”作出了详细安排及规定。

——摘编自卢德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编译教科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科书编写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到1911年,被称之为中国的“日本教学的时代”。这期间留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形成了“留日潮”;日本也是晚清作为教育制度改革的参照,清末新政中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制定过程体现最为明显:日本教习和顾问大量出现和存在。晚清教育改革过程中日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日本成为晚清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并不是因为日本自身教育的发达…“日本学习欧美,故其强同于欧美。吾若学习欧美如日本,则其强亦必如日本然”。

——摘编自许宪国《日本对晚清教育改革的影响分析》

材料二   党在东北解放区针对教育工作,实行了先抓中等教育,优先培养干部;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肃清旧观念,用新的教育思想培养新人;发展初等教育:开展冬学运动,提高全民素质;规范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建设发展助力等措施。1946年,党还在东北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确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摘编自李元峰《党在东北解放区教育工作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对晚清教育改革影响重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在东北解放区教育工作的历史意义。》
5 . 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此举意在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塑造社会的新风尚
C.贯彻“双百”方针D.响应科教兴国战略
6 . 图是1950~2019年学前教育在校人数和毛入园率统计图。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改革开放前中国学前教育停滞不前B.学前教育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符
C.政府的重提程度决定教育发展速度D.新时期我国公办幼儿教育发展迅速
2022·北京朝阳·模拟预测
7 . 1951年9月,教育部设立“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三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程,系统教授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经典著作。1952年11月5日,教育部颁布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新民主主义论和政治经济学)为公共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22-05-31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南专用)
8 . 1953年l1月,为使体育运动普及和经常化,中央决定在厂矿推行劳动前后或工作间隙的体操,在机关推行早操或工间操,在学校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这一做法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B.体现了人民体育的本质
C.标志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完善D.推动了民族体育国际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列强大炮的开道下,以及随之而至的文化侵略中,传统的教育制度和框架由于其固有的根深蒂固依然存在和维持着。伴随着洋枪洋炮而至的宗教活动所产生的宗教教育。随着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不断深化,宗教教育在实际上常常体现着教会教育。鸦片战争后“睁眼看世界”的一批思想家和官员们满怀爱国情结,疾呼和呐喊,他们都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在这些思想先导的奠基下,到了世纪年代末,开始了真正西方意义上的中国“西学”,亦即出现了完全参照西方学校所开办的学校,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山波《论中国近代教育主题的嬗变》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开设了马列主义课程,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从1952年起,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开始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研室。另外,批判了“通才”教育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到1966年以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艺术、体育、外语、师范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

——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前期教育出现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 . 新中国成立前夕,《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形式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周恩来以政务院总理名义签署并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指示和法规,如《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些举措
A.推动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B.使国民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C.满足了国家对工业建设的需求D.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2022-03-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3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