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23-24高三下·江西·阶段练习
1 . 下图所示为1957年创作的政府宣传画《锻炼吧!幸福的孩子们》。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B.民众健康观念得到增强
C.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D.政府重视增强民众体质
2024-04-23更新 | 11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4模式)-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截至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在晚清到民国之初,竺可桢等有识之士引入了大学教育的概念;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理工科基础教育;第三次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培养建设人才的基础上,把现代研究做起来。现在进行的改革则属于第四次改革。这次改革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正道,首先是要培养身心健全、灵活独立的“人”,然后是要培养各行业专才和行业领袖的“才”。

——摘编自彭笑刚《大学与伊甸园——理性教育与人性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4 . 20世纪60年代,中国摄制了《红色娘子军》《林海雪原》《小兵张嘎》《地道战》等红色经典电影,至今深受观众喜爱。这批作品的涌现,体现的特定时代精神内涵是(       
A.继承英雄事业,弘扬革命传统B.塑造先进模范,激励奋发图强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D.不畏强权,勇于担当
2024-01-20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问题提出要“百家争鸣”,次年《历史研究》杂志成立,并以此为办刊方针;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百家争鸣”逐渐成为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由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提出(     
A.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B.折射出国家对文化创作干预过多
C.推动了新中国文艺事业不断发展D.表明中国文教事业取得重大胜利
2024-01-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十七年山水画题材变迁相关论文一览表

时间作者题目主要观点
1950年第1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1.用现实主义改造国画,创作要与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相结合。
2.农村题材
1950年第1叶浅予《从漫画到国画(自我批判)》打破八股题材的限制,走现实主义道路
1956年第5子泉《我看了第三届国画展览》发扬传统中的优秀成分
1961年第2《关于山水、花鸟画问题的讨论》对山水、花鸟画阶级性的全面分析
1966年第2华君武《以政治统帅创作—华君武同志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华北区年画、版画展览观摩会上的发言》领导、作者、群众相结合,政治统帅

——摘编自王跃奎《新中国十七年山水画从题材之变到笔墨之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以中国画为例,围绕“文化改造”提出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 . 如表为1956年至1957年间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些重要活动。这些活动(     
时间主要活动(成果)
1956年3月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共上演49个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话剧。
1956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演出包括传统、现代、红色、民族等各类音乐作品。
1956年全年国内学术著作出版量激增,多于1950年至1955年6年间的总数。
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会演,20多天演出节目360多个。
A.折射新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景象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化领域出现“左”的倾向D.凸显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
8 . 1956年后,国内高校和党校广泛开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课程;1960年,中央编译局组建了国际共运史资料室;中国人民大学编写了我国最早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许多西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的著作也得以出版。这些举措旨在(     
A.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B.声援欧美的工人运动
C.巩固新型国家意识形态D.践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9 . 1956年起,中国派出代表团出访英、法、苏联等,学习先进电影产业管理经验,并在国内开展各国电影展映,同时选送国内优秀电影作品参加国际性电影节展。这些现象说明,中国(     
A.电影创作融入西方文化要素B.电影成为文化外宣主要渠道
C.人民文化素养得到整体提升D.政策方针推动对外文化交流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2年至1978年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19521978
原煤产量0.66亿吨6.2亿吨
钢产量135万吨3178万吨
粮食产量16392万吨30477万吨
在校学生数5444万人21351万人
医院、卫生院数354064421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


(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2)分析上表中1952年至1978年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