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赫鲁晓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55年,苏共中央决定对农业计划的制定程序作出改变,即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任务,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定计划。这一调整旨在(       
A.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D.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2023-07-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1961—197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统计表,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年份1961—19651966—19701971—1975
社会总产值6.5%7.4%6.3%
工业总产值8.6%8.5%7.4%
A.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连续性B.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被削弱D.工业始终是经济改革的重点
3 . 下表是苏联二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统计数据表(表格中数据为年均增长率,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时期

国民收入

工业

农业

1966—1970年

7.7

8.4

4.2

1971—1975年

6.3

7.4

0.5

1976—1980年

4.3

4.4

1.7

1981—1985年

3.3

3.6

1

A.经济总量出现不断下降趋势B.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C.国民收入与工农业同步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023-07-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斯大林逝世后,以____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平反冤假错案,____,改革____;加大农业投入、将____;改革____等等。这些改革注入____,取得了一些成效。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了____,但没有对____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在工业领域推行____改革,扩大____,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3)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承认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是,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却骤然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取消____,放弃____,实行____,在意识形态上抛弃____,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____。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2023-07-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纲要下册第2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清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改革取得的成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2023-07-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曾明确提出和平共处是苏联在核时代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但他同时又认为和平共处能够实现,首先归功于苏联核威慑、归功于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一认识(     
A.无助于改善国民经济结构B.促成全面冷战对峙的形成
C.有利于战后苏联经济重建D.为改革提供必要舆论支持
2023-07-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3年起,苏共开始逐步调整农业收购制度,即降低义务交售制比例,提升国家采购比例。1961年,苏共又决定将农产品的采购方式改为合同订购,合同外的剩余农产品由消费合作社按地方市场价格向农庄购买。材料表明当时苏联(     
A.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旨在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C.试图调动农庄的生产积极性D.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50年代初,苏共中央规定集体农民有权经营私人副业,降低农庄的义务交售定额,提高马铃薯、蔬菜和牲畜的收购价格。1954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又通过决议,免除有宅旁园地的农庄庄员向国家交售谷物的义务。这表明当时苏联(     
A.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弊端B.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工业企业活力有所增强D.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得到纠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扭转苏联农业长期的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刺激农业的发展。1953年、1954年和1955年的农业投资在国家整个投资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5.5%、19.6%和23.5%,1959年与1952年相比,农产品平均价格提高了两倍。为了扩大谷物生产,赫鲁晓夫提出开垦荒地的办法。19541956年,苏联开垦了近3600万公顷生荒地和熟荒地,1956年垦区收获了6300万吨粮食,占当年国家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60年代初,由于垦殖方法不当,垦荒区风沙侵蚀日益严重,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被破坏。1962年,苏联自留地虽仅占全部耕地的3%,却生产了肉类产品的44%,牛奶的45%,蛋类的76%,蔬菜的42%。19582月,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集体农庄制度和改组机器拖拉机站的决议》,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该项措施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欢迎,但是匆忙的做法,使得改革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大笔资金支出打乱了农庄的正常发展进程;由于缺乏经过正规训练的技术员,大批机器被闲置了。

——摘编自高成兴《战后苏联经济》


(1)简析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目的,并概其主要措施。
(2)简要评价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2023-07-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6年,在(人均)肉类生产方面,美国为102.3公斤,苏联为32.3公斤。在(人均)牛奶生产方面,美国为343公斤,苏联为245公斤。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下牺牲了农业发展B.赫鲁晓夫的改革粮食收购制取代粮食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经济的严重破坏D.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苏联的封锁
2023-07-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