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2022·广东·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社会”一词源于古代的“社”,是指“社”日的迎神祭拜集会。后来,“社会”逐渐突破了官方设定的土地神祭拜形式,与更加宽泛的民间信仰习俗结合在一起,发展为更加多样、复杂的酬神赛会,其运行机制隐然有摆脱官府支配的趋势。1901年,安徽宁国府繁昌县发布禁令说:“照得时届社会、赛会演戏原属四乡农民藉伸春祈秋报之意,故为例所不禁。惟现值时事多艰,各处会匪游勇纷纷蠢动,凡有赛会演戏之处,必人烟稠密,土客纷纭。更有开场聚赌、打降逞凶,一若以酬神为名,肆无忌惮自示之后,务各勤理农事,不准赛会演戏,致滋事端。”

——摘编自赵维国《教化与惩戒: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禁毁问题研究》

材料二   英文society根源于拉丁文socius,后者原意为“同伙”。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工业社会的到来,society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在欧洲逐渐成型。一方面,社会学开始起步,society作为一个基石性的抽象概念范畴,进入日益精细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理论领域的中心地带,而且逐渐产生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实体现象的society更加常见,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当时英国著名的大型工具书《英语百科全书》,在societies词条下说:一般而言,在这个国度里,可以说任何数量的个人均可获准拿出自己的金钱和个人热情,用于任何未被法令明确禁止的,或者是该社团的合法性问题一旦提交给法庭时不会被宣布为非法的目标。

——摘编自李恭忠《Society与“社会”的早期相遇:一项概念史的考察》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与西欧“社会”一词含义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差异产生的原因。
2022-05-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广东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1871至1874年处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封锁问题”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
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3 .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2021-05-2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材料一 茶马古道是一条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它兴于唐家,盛于明清。藏区产骡马而需要茶叶,川、滇地区产茶叶而需要骡马。宋期时西南边成为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元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开驿路、设重驿站。明清时期加强对驿站的管理

——摘编自《茶的丝路》等



(1)读上图,描述中国通往境外的茶马古道的路线。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茶马古道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民族观念扩散的趋势,可以从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申报》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中看出端倪。“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对外宣言:“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到1919年年底,“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1920年后星现渐增多的势,1928年进一增加到183条,1939年更达到371条,

——摘编自黄道炫《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材料三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田绕“中华民族观念的扩散”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1912-1945年的重大事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021-05-11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中国人的“边疆”概念原来泛指“蛮荒之地”。近代以来,“边疆”的语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转换成了另一种价值预设,即指的是有明确边界的、在国家领土之内的边疆。“边疆”概念的变化折射出(     
A.中国疆域范围的扩大B.近代外交理念的成熟
C.边疆民族政策的调整D.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6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07次组卷 | 2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新高考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论”,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立论根据有二:其一,“从政治上来说,在于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其二,“与此同时,人民的地位亦有显著变化”,“经过宋代王安石变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但也有学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可以作为论据反驳“唐宋变革论”的是(     )
A.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B.隋唐政治成为天子和贵族的协议体
C.儒佛道三教合流宋明理学形成D.两税法标志人民逐步摆脱佃农地位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青年团不同时期的入团誓词(部分)

时间入团誓词
195312我志愿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我一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锻炼身体,遵守团的纪律,执行团的决议,紧密联系群众,为保卫祖国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19577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忠实执行团的决议,严格遵守团的纪律。我一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劳动,密切联系群众,吃苦在前,得利在后,为保卫祖国,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98212新团员必须在团旗下进行入团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团章中将入团宣誓单列一条,是共青团历史上的首创。

——摘编自黄志坚等《中国共青团入团誓词的历史沿革、演进规律与时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团入团誓词变化的理解。(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之前的早期文献中所表现出来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毫无疑问大多是传闻和想象。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把空间最大化的想象方式,就是把“天下”想象成“九州”以及周边,中国与“四裔”,或者是以“王畿”为中心逐级放大的“五服”。它体现了古代中国自居中央的天下观念,按照古人的说法,因为四裔不够文明,都仰慕中国,所以要来中国朝贡。“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四裔为附庸”的中国历史记载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材料二   道光年间,国门被迫打开,有关中国之外的世界知识逐渐受到关注,一些世界地理和历史的著作陆续问世,中国历史学家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超越帝国边界,并依靠异域自己的资料加上亲身经验和考察,开始试图叙述有关世界/全球的史地知识。随着中国内政外交的步步失败,关于世界地理和历史观念的巨变,仿佛在加速度地出现。早在同治六年(1867)清王朝成立同文馆,就决定同文馆要设立“读各国史略”一科:1895年甲午战败,1898年变法失败,1900年义和团事件之后,晚清政府不得不从政治、制度和教育上改革。在这种改革中,有关历史的观念,也终于迸入官方主导的学校教育。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大学堂在中国历史之外必须讲授“万国史”、中学堂讲授“欧洲和美洲史”。正是在这种中国的大变局之中,世界历史也顺势进入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史学对世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以来中国史学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并概括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2-11-15更新 | 9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青铜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于中国,自之辟民”……到周成王时,……周公扩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也被成为“中国”。中国的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摘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二   ……开战之初,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一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英军虽然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在交战区几乎无处不在。中国历史长这几千年,中国的老百姓在历史的变迁中对诸于改朝换代之类的重大变动都习以为常。……谁当皇上就给谁纳粮。

——摘自《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三   民国建立后,成千上万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事物蜂拥而至。1932年,张君励《再生》创刊:我中华民族国家内忧外患已濒临绝境,惟在此继续之际,未尝不潜伏有复生之潮流与运动,本杂志愿代表此精神,……因定名曰再生。我中华民族……多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皆属平等。利害与共,痛瘁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

——摘自《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范围的演进历程,简析其研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民族观念的主要内涵。
2023-01-07更新 | 643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高中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