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2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这一过程(     
A.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B.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正式确立D.促进了中国赋税制度首次统一
2023-05-07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政府公报中曾写道:“第二届高等考试……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7类考试。10月20日,考试在南京北平同时举行,经过甄录试、正试,共录取及格人员102人(首次录取女性2名)”据此推断,该政府是(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023-05-07更新 | 516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牺牲的海军将领。光绪帝赐予他“壮节公”谥号,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1994年,中宣部批准的邓世昌纪念馆在广州邓氏宗祠成立。2002年,邓世昌纪念小学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挂牌。这表明(     
①邓世昌作为民族英雄受到世代纪念        ②宗法制度因为政府的倡导得到恢复
③纪念英雄的方式因时代不同而多样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07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此图可以反映出(     
   
A.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B.江浙土地开发促进了人口大量增加
C.东汉以后南方人才比重持续地增长D.北宋时期南方上缴赋税超过了北方
2023-05-07更新 | 688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下图为明代政府所制作的茶马互市金牌信符,它是以茶易马的专用凭证。此金牌信符可以说明明代(     
A.重农抑商政策废除B.地域商人群体形成
C.全国商贸网络出现D.互市贸易管理严格
2023-05-07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唐高宗显庆元年,侍御史王义方在朝会之上,当众弹劾中书侍郎李义府,并呵斥李退出行列,李义府自恃官高爵重不肯退。王义方再三呵斥,李义府一直看着皇帝,可皇帝一句话也不说,李不得已退下。这反映出(     
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侍御史制约B.唐朝官员考核体系已十分完备
C.唐朝监察制度发挥了一定成效D.中书省丧失了起草政令的权力
2023-05-07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两个称呼能够说明(     
A.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相互间认知准确B.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都已经相互闻名
C.赫梯人的迁徙推动东西方文化间交流D.新航路开辟增强了罗马与汉朝的往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刑律)之兴,皆叔世(衰乱之世)也。今吾子相郑国……铸刑书……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这表明(     
①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
③郑国因“铸刑书”走向衰亡                  ④子产主张以道德教化民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07更新 | 584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拜占庭文明并非一个孤立的历史和文化现象。一方面它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延续;另一方面它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以下能够印证此观点的有(     
   骑士文学       ②《罗马民法大全》③《吉尔伽美什》          俄罗斯圆顶多塔建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0 . 中国科举考试与英国文官制度

关于科举制与英国文官制的部分研究资料

1588年,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伦敦出版的《大中华帝国史》中详细描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涉及到选拔性考试、品级、仪式和官员任命的方法
1733年,《绅士杂志》上一篇论中国的文章指出,“中国人的政府管理艺术胜过所有其他国家”,“他们的荣誉和头衔并不是世袭的”,“而是经由……笔试来选拔授予的”
18世纪,英国作家尤斯塔斯.巴尔在《致斯巴达国王克里昂米尼的一封信》中断言中国在所有的帝国中拥有最好的执政管理,详细讨论中国的选拔考试制度和政府审察机制
1835年,旅居中国的英国人在英文杂志《中国文库》上撰文讨论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认为这项中国发明将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1853年,英国《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提出建立考试选官制度、政绩赏罚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为改革的主要目的
1855年,英国首相公布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
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以考试和业绩作为文官录用和晋升的依据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阐释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2023-01-0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