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7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1952195819591961196219841990
产量16392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二   1992年,邓小平对深圳等地视察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在政策先行优势削弱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开始的新一轮“招商引资”大赛中,深圳由于可以利用的土地有限、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有限,输给了后起的内地城市。大量技术含量偏低的“三来一补”加工型企业纷纷流出。正因此,在全国其他地方大肆进行“招商引资”时,深圳却果断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

——摘编自《科技日报: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政策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地方政府打破经济发展困境的措施以及90年代深圳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内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宪章》第33条规定:在泰晤士河、美德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堰坝与鱼梁概需拆除,从13世纪到18世纪末,泰晤士河三文鱼渔业持续繁荣。18世纪末以来,大量建设的堰坝、水闸等严重阻挡了三文鱼通行。除此之外,污水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泰晤士河。到了19世纪,三文鱼逐渐从泰晤士河消失不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理河流污染终于被提上议程。英国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法律——《1876年河流防污法》。政府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从立法指导、行政协调到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金钱,持续了很长时间,二战后尤其如此。1974年泰晤士河下游再次出现三文鱼,这可能意味着上述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

——摘编自梅雪芹《英国环境史上沉重的一页——泰晤士河三文鱼的消失及其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泰晤士河三文鱼消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治理河流污染的特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2023-01-11更新 | 25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普通高中等级性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瘟疫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考验着当代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14世纪,当时是“小冰期时期”,由于战争等原因导致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世纪欧洲约有1/3的人死于黑死病。当鼠疫(黑死病)爆发把濒临死亡的恐惧植入整个社会时,日常规范及习俗制约随之崩溃。……成群的自挞者蔑视教会权威……
天花等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霍乱19世纪中叶在英国频繁发生,1854年夏天爆发于伦敦,英格兰共约5万人死亡。据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饮水源出了问题。

——【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等

(1)阅读材料一,分别简要概括三个历史时期瘟疫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材料二   1918年春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它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了一战四年的死亡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

——杰里·本持利(美)《新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8年流感在全球范围蔓延的原因,概括指出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重大事件。
(3)综合上述所有信息,谈谈你对传染病与人类活动、人类文明进程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04-19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经历了近代列强侵略、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伤痛,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意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引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2014227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摘编自新华网快讯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 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

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将对祖国统一大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3-01-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二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建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的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材料三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罗马教廷所处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庄园的认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2023-04-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博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逐渐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侵略,中国的各个阶层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国家的出路。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结合下表A-E不平等条约内容,将条约内容与时间轴上方(1)--(5)框相配伍:
选项条约内容
A获得内河航运权、鸦片合法贸易权……
B不顾中国战胜国地位,将德国在山东权益转让日本……
C割让香港岛,搜取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惑国等权益……
D割让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赔款2亿两白银、列强在通商口岸设厂制过……
E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驻军……

(1)—(__)(2)—(_____)(3)—(____)(4)—(_____)(5)—(_____)
(2)面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压迫,中国各阶层先后发出了自己的吼声。请根据下列口号或言论,与时间轴下方(6)—(10)框相配伍。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E购买外洋器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6)—(_____)(7)—(_____)(8)—(____)(9)—(_____)(10)—(______)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是,“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3)材料一11处的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依据材料二和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4)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化雨”。根据上述时间轴和陈旭麓先生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欧风美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言之成理可)
2022-12-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纪念馆是纪念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了解光荣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突出历史功绩。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材料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课整理的一张时间轴,主要任务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初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2)根据所学知识,在时间轴的时段范围内,补充2 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并说明补充的理由。
2023-01-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约翰·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18231858年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后期随着职位跃升,他一度制定和决策了殖民地印度的相关政策。密尔认为印度处于文明发展的较低阶段,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给印度人民带来更多的善,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比所有印度人自己的政府要好得多。

——耿兆锐《约翰·密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


(1)据材料一指出约翰·密尔对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价。

材料二   大西洋奴隶贸易结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反对输出奴隶的斗争,同非洲酋长签订禁止奴隶贸易的条约,这些是殖民主义者用以开始瓜分非洲的手段。因此,奴隶贸易的终结,也就是瓜分非洲殖民地时代的开始。……在十九世纪过渡到二十世纪的年代中,除了冰冻的极地以外,全世界都被瓜分完毕。从此以后,土地只能作为被重新瓜分的对象了。……德国将其全部殖民地让给主要协约国家和它们的伙伴。凡尔赛体系所加深了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特别是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要导向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战争。历史证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法)雅克·阿尔诺《对殖民主义的审判》


(2)根据材料二,指出殖民主义者在十九世纪后期掠夺手段的新变化及由此引发的国际关系问题。结合所学,简述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努力。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交融、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各国不仅利益与共,而且安危与共。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安全问题的内涵既远远超越了冷战时期对峙平衡的安全,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同时也超越了一国一域的安全。面对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

——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和平形势的认识。
9 .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材料二   1898611日到920日的103天中,教育、行政管理、工业和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约4050项变法法令很快陆续颁发。虽然光绪帝和康有为全力推行改革计划,但却受到大多数中央和省级高级官员的抵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敢于挑战和藐视皇帝的命令,是由于他们完全清楚,真正的国家权力不在皇帝手中,而在并不赞成改革的皇太后慈禧的手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次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根据材料概括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共和之路

时间主要史实
1912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诞生
191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诞生
1913“宋教仁案”(3月)“二次革命”(79月)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10月)
1915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取消,军阀陷入混战
1928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训政纲领》,宣告训政时期开始
1948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推行“宪政”

——整理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资产阶级共和之路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实践成果,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在寻求中华民族的解放、追求民主的进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这一制度确立于建立新中国、发展于建设新中国、完善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历经几十年风雨历程,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岳忠强《政治建设与政治工作基本问题再思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制度,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结合史实简要论证“这一制度确立于建立新中国、发展于建设新中国、完善于改革开放”。

材料五   1986年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弊端。谈谈对评判政治制度优劣的认识。
2022-11-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1031日通过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再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这里,我想从500年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国际关系演变的纵向脉络,以及世界与中国关系的互动与变化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大变化、大变局的发生,则有赖于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发生。因此,当我们观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至少可以从五百多年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长镜头回看中,寻找导致或促成历史发展不断量变和质变的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填写完成下表中“世界大变局”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世界大变局(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演变)
时间重大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重大影响
1500—1900A组:①原本在世界上处于相对平衡的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形成了以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国实力均衡为代表的、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B组:三十年战争及1648年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拿破仑战争及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确立的民族国家主权原则,以及与此相伴相生的以欧洲大国任意安排欧洲其他小国和地区的强权政治原则:形成的西方大国的“势力均衡”原则和“欧洲协调”机制,以及进一步强化的欧洲资本主义大国任意安排、征服、占领和殖民世界上其他弱国和地区的强权政治原则。
20世纪C组: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
D组:③
21世纪E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总体实力的增强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一超多强”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多强”的力量正在上升,“一超”的力量相对下降,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均衡化的趋势继续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初以来,中国人的世界观日益受到以平等成员身份加入国际社会的愿望的推动,积极寻求“国际化”,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参与国际社会提供了国内政治前提。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国际格局的震荡,被中国当局和精英视为一次参与国际社会的良机。1917年正式参战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决策者将战争视为中国结束其传统孤立主义政策,成为国际社会正式成员,以相对平等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的绝佳机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争取世界诸大国承认中国的领土完整。此后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努力。特别要指出的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抗日战争;第二个更为重要的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

   ——根据伍斌《徐国琦教授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述评》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2022-12-12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