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0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谈一谈

材料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官考试法制化,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历届政府都制定、公布了为数众多、内容详细的考试法规;二是平等性和开放性的增强,平等原则是指在举行文官考试时,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三是考试权独立,与传统科举制相比,民国时期考试权独立的首要意义是从君权中独立出来,另一层含义是考试权与一般行政权相分离。

——摘编自李里峰《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


请回答:依据材料三的三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阐释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现代性”特征。
2023-04-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2 . 主题一     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严重失衡。1924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奉行经济民族主义,高筑关税堡垒,保护本国市场。

——摘编自谭学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   面对社会经济危机,企业家们对国家管制经济活动的种种“清规戒律”尤为不满,于是他们构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要求变革。资本家认为过多的国家干预存在大量弊病,如弱化了市场机制,不利于他们追求利润。20世纪70年代,美国卡特政府取消部分经济管制,开始了政策的初步调整,英国等国也有类似举动。经济理论方面,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崛起,其抛弃凯恩斯主义,重新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政治理论方面,保守主义思想盛行,强调个人自由和传统价值观。新自由主义理论席卷西方,相关学者认为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政策低效而危险,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巨变》

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政权对部分企业实行“扩权”试点,这一由当时的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提出的新管理体制被称作“新经济体制”。所谓新经济体制,是在试图坚持中央计划经济框架的前提下,适度改变对企业管得过死的状况,通过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它使企业在产品的供销和人员编制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并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亏损。在推行新经济体制的一段时间内,苏联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的劳动生产率比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提高了2.2%,在同期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持平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长率提高了 1.6%。但是,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层总体上思想观念趋于保守,在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后即停止了改革。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   1921年11月,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苏维埃政权下的改革问题。苏俄当时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必须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那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开始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重大的改革。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时面对的不是太平景象,而是广大农民对粮食征收制严重不满的情况下,苏俄的改革从对农民的让步,取消粮食征收制,实施粮食税开始。列宁说,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摘编自郑异凡《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之比较》

材料五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国的农民已经多次悄悄地进行改革的实验。在中国改革中农民又一次走在了前面,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他们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官方认可,中国的改革也真正开始了。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经历了更长的时间。起初市场经济在中国还是理论上的禁区,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中共十三大仍延续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提法;1992年中共十四大最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郑异凡《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之比较》


主题二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材料六   下图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2000年,单位:10亿美元)


   

材料七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材料八   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995年,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主题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材料九   1945年以后,在金融体系上,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协议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缘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全球范围的金融交易量迅速上升。在1974—1976年间,大约5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流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便利了资本流动,但是也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金融风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数量、多种类的产品交易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即时完成,使得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资本的大量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使得一个国家控制本国金融风险的难度加大。

材料十   二战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广度基础设施制度化分层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些国际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跨国银行重新出现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交易按规定对工业化国家影响较低;对信用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影响
现代金融体系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发达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高水平的交易和私人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基础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和其他国际协议实行广泛的管制;跨国银行业不断发展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利率由全球市场决定,金融政策受其影响,对于经济体内所有集团都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十一   16世纪开始,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货币贬值,物价猛涨。19世纪中后期,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用英镑支付,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二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70年代美苏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新经济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异同点。
(5)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苏俄实行新经济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认识。
(6)根据材料六、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并说明推动二战后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7)据材料八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8)根据材料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
✱历史纵横✱
(9)根据材料九、十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战后金融全球化进行历史解读。
(10)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货币与时代的演变”为主题,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3-12-0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09·选必二第09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2010年美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单位:%

年份

产业结构

1870

19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农业

21

17

7

4

3

3

2

2

1

工业

21

26

38

38

35

33

28

25

20

服务业

58

57

55

58

62

64

70

73

79

数据来源:库兹涅茨,1999;麦迪森,2003;米切尔,2002;Word Bank,2015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服务业现代化理论分析》

材料二: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服务业占的比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能够达到7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90%,美国接近80%。就世界服务业的平均发展水平而言也达到了6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发展水平达到50%左右。进入21世纪,美、英、德、日、法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世界服务贸易还会以较快速度保持增长,助力全球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韩岳峰《美国服务贸易特征模式研究》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905亿元增长到427032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0.5%,占GDP的比重从24.6%上升至51.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8.4%上升至58.8%,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至2017年底,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体,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税收占全部新增税收收入的比重的54.3%,是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转型,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新引擎,谱写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擎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全球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角度,谈一谈推动当代中国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2023-11-13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2024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全国卷)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结合所学,谈一谈:为什么说对下层贫苦无依的人民进行救济是“仁政”之始?
2023-11-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主义正逐步走向瓦解崩溃,新兴的资本主义法国同封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拿破仑掌握法国执政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各国的军事力量,破坏了欧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的衰落。战争传遍了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

材料二   法国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加强了欧洲各地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在法国,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共和国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鼓舞人们振作起来抵抗外国军队对革命的破坏,保卫革命的成果。革命领导人将《马赛进行曲》定为国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在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随着革命的进行和拿破仑军队的入侵,民族意识汹涌而起。对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反对同样也激发了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文化重构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战争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举例说明。
2022-05-31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
6 . 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是重要特征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 则与诸侯争权不可以自持也, 则众力不足也。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 ,则欲国之无富不行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 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 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 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 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 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 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至1940年之间,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3亿美元。

——摘编自(美)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4.5
195819624.3
1963196511.1
196619703.9
197119754.0
197619805.1
19811985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上达材料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再谈一谈对“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的理解。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3)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2023-08-21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学校2023届高三高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7 . 【谈一谈】

材料   1939年德国军队侵占波兰后,纳粹德国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建立“德国人移民区”的殖民历史进程。但到194410月,最后一批移居到东部地区的25万德国人尚未建立好家园,便在苏联红军面前成为回迁的难民……在安置难民过程中,德国的农村地区比那些遭到盟军飞机轰炸的城市工业区接纳了更多的难民。战后的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德国之间难民的流动依然继续,东德人不断经过柏林逃向西德,苏联因此在1961年修建了柏林墙……被战争破坏和被分裂的德国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难民安置问题,盟国占领当局又寻求海外迁移与安置,德国的外迁难民在这一时期受到接纳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的欢迎。从1946年到1961年,总共有77.97万德国人迁居海外,大量的高素质熟练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移民到西方其他国家。

——摘编自宋全成《论“二战”后初期德国的难民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德国难民问题的成因和安置的特点。
2023-05-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8 . 【谈一谈】

材料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民族”一词引进后,不久就复合出“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对抗中出现的。随着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日益自觉地结成整体,中华民族实际上包括各民族的内在联系,越来越被揭示出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最广泛地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这样就把中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完全揭示出来了,并且把中华民族的大联合的必要性升华到了理论和革命纲领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彻底废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压迫制度,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互相支援、共同发展的民族大家庭。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的原因;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
2023-04-2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9 . 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特征的认识
10 . 谈一谈

材料   19565月,中埃建交,埃及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1956917日,毛泽东主席会见埃及驻华大使哈桑·拉加卜,表态支持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他赞扬此举“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表示中国“愿意尽力帮助埃及”,提供“无代价的援助”。苏伊士运河战争打响后,中国坚决反对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入侵埃及,公开宣布:“中国政府和人民响应埃及政府的呼吁,愿意尽我们的能力所及,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包括提供物质援助在内,支持埃及的斗争,反对英法的侵略。”


请回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支持埃及的原因。
2023-05-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