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哥伦布《航海日记》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史料
①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   ②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③可用于研究非洲大陆的殖民史   ④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 . 据先秦文献记载,商朝都城多次迁移。后经考古发掘证实,商朝的都城遗址早期主要在郑州一带,晚期在安阳。这说明
A.历史解释呈现多样性特征B.考古发掘更具价值
C.历史研究需多重史料互证D.文献记载真实可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说明
A.文献史料并不可信B.考古发现推动历史研究
C.考古发现价值更高D.多种史料得到相互印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侯永禄是一位农民,他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以下文字节选于他的日记:

(1952年春节)我花了一万四千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

(1954年8月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

(1982年7月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方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侯永禄的日记所蕴含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11日,圣萨尔瓦多岛为了伟大的友谊……我给了他们一些红帽子、玻璃珠子……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鹦鹉、棉线团、投枪……他们不知武器为何物,我把剑给他们看时,由于无知,他们用手握刃而伤了自己。他们不知道铁。

1014日,圣萨尔瓦多岛我沿着岛屿探查岛情……以便能向陛下提供一份完整的报告,并确定在哪里修筑炮台……尽管这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因为当地人不谙军事……只要派遣50个人来就可以征服他们所有人。

1016日,费尔南迪纳岛我以陛下的名字将其命名为“费尔南迪纳”岛……我并没有在这儿辨认出任何已知的宗教,但我相信,凭他们的聪慧天资,很快就能皈依基督教。

1022日,伊莎贝拉岛他们相信,我们从天上来,他们用他们所有的东西来换我们的任何破烂。我想如果他们有黄金和香料的话,也会这么做。

1211日,伊斯帕尼奥拉岛加尼巴尔人就是大可汗(一位中国以前统治者的称呼)的子民,他们必定就在附近。

1218日,西班牙岛当地国王给了我两片打制得很薄的金片,看来,当地黄金并不多,尽管离产金之地很近。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近代早期西方的海外探索有哪些史料价值。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清理出的船载文物,包括大量的瓷器、钱币、丝绸,还有部分金银铜锡、竹木漆器以及动植物遗存等。“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不少瓷器极具异域风格,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南海一号”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20198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工作会,发布了“南海1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说明“南海一号”对研究南宋历史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2020-07-11更新 | 5928次组卷 | 7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作者吴兢(670-749),生活在高宗、武后、玄宗年代。《贞观政要》共有十卷,分为四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几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幅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图》。以下是《贞观政要》目录摘编:

第一篇 君道                       第三篇   任贤                       第四篇   求谏

第五篇 纳谏                       第七篇   择官                       第十八篇 俭约

第二十五篇 奢纵                  第三十篇 务农                       第三十一篇 刑法

第三十三篇 赏献


(1)判断《贞观政要》对研究唐代贞观年间历史的史料价值。
(2)如果你是生活在贞观年间的唐朝大臣,请向唐太宗李世民就“为君之道”提出至少四条合理建议。
9 . 有研究表明:殷卜辞中绝大多数都是人们在求取神的庇护,是对于神灵的祈祷和贞问;而到了西周时期,彝器铭文则多载人事,多与当时的战争、政治、册封、训诰有关而少言神灵。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封建王权统治的不断加强B.青铜器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C.汉字的人文传承功能增强D.铭文较卜辞史料价值更高
10 .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2020-05-28更新 | 1088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