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2 道试题
1 . 【文明交流与社会进步】

材料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
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
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交融、国家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1)根据史料一,概括清朝在边疆治理和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3 . 史料表明:西晋八王之乱时,“能守先王之训典者,皆全身以去”,“拓跋焘礼聘殷勤,而诸儒始东⋯⋯师表人伦,为北方所矜式”,鲜卑贵族“革面而袭先王之文物,宇文氏承之,而隋以一天下”。材料意在说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儒家思想有利于维护统治
C.战乱导致少数民族内迁D.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史料统计,唐代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姓氏的士族中共出现了102名宰相。这说明唐代(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B.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C.科举制固化了阶层D.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43年4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有人汇报说:“(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日军1855部队)生产跳蚤100克,(需要)老鼠1000只,12月末可以生产100公斤(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但所需老鼠急待补充供应。”这则史料(     
A.可说明沦陷区内暴发大规模瘟疫B.呈现了“华北事变”爆发的缘由
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D.反映了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四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依据四则材料,依次回答材料中涉及哪些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
(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2023-10-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位次表

项目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24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1425

材料二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讲话

材料三   在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美】丹尼斯·谢尔曼、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四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四月提纲》

材料五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六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何在?导火线是什么?由此推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
(3)材料四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各指什么性质的革命?
(4)材料五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2023-09-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以前,人们依靠文献记载,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表明(     
A.通过考古能还原历史的真相B.考古拓展了人们对文明的认识
C.西方文明研究缺乏史料记载D.历史的研究必须结合考古资料
9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研究西亚15-16世纪的历史,可以搜集(     
A.伊斯兰教创立的史料B.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的史料
C.印度教传播情况的史料D.东西方陆路贸易垄断的史料
10 . 1647年,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岛,一位游客参加了一个派对,派对盛宴上有乳猪及一种名为“Kill Devil”的饮料。“Kill Devil”由种植园中的甘蔗榨糖后的副产品酿制而成。这一史料可用来说明(     
A.跨太平洋贸易的繁荣B.欧洲殖民者改良美洲物种
C.美洲出现了商业革命D.殖民扩张推动了物种迁移
2023-06-21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基础训练(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