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84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历史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历史出现过国家分裂,但是总的趋势是统一的,是交往交流交融的,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互成长,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下列关于民族交融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A.辽朝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B.西夏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C.元朝时形成回族的前身一一回回D.唐朝学习少数民族设立三省六部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历十五年的战乱之后,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积极重建官学教育体系。自光武至明章之世,由于统治者对官学教育都比较重视,经常亲临太学及三雍,养老行礼。讲经辨学,奖赐太学博士及弟子极为丰厚,导致学风大盛,延及周边四夷蛮荒民族,如匈奴就曾派子弟到太学学习。这是中国最早接受外邦留学生的记录,由此可知,东汉的官学教育可谓盛况空前。东汉政权对地方官学的兴建也极其重视,桓帝时南阳太守刘宽“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东汉郡学遍布于十三个刺史部,而以扬州、益州、兖州、荆州等地为最盛,甚至在边远的武威、九真、交阯等地也建立有郡学,自东汉明帝以后,地方官学出现了从郡向县乡延伸的趋势。

——摘编自屈直敏《两汉地方官学建置考》

(1)据材料概括东汉官学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官学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官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2023-1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医历史悠久且成就斐然,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近代中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理论的封闭性、家传师授的传承方式以及政府的管理缺失等使其失去了社会基础。鸦片战争后,西医逐渐取得了在华传播的特权。甲午以来,部分开明士大夫提出“医学救国”口号,掀起以西医“保种强身”救中国于水火的思潮,不少有志之士选择到由医学走向近代化的日本习医。留日医学生的种种经历加剧了对中医的不满,进而围绕中医是否科学、是否应被加入教育系统、是否应被废止等问题,与中医人士展开激烈争论。随着中西医论争的发展,参与争论的中医人数及团体数量皆呈增长趋势。部分中医学者逐渐认识到西医的长处,进而提出“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口号,倡导中西医融合发展。“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后,部分中医主张仿照西医教育体系,创办中医院校、编写中医教材。1925年内务部吸取中医人士建议颁布《中医医士管理规则》,对中医从业资格管理进一步细化。近代中西医学争论突出反映了中西交流之门大开后中外文化碰撞、融合与发展。

一一摘编自胡振宇《博弈与发展:“废医派”留日医学生与中医近代化研究》

(1)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西医论争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西医论争。
2024-04-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方民族穿胡服便于骑马射箭,又利于保暖。北魏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体现了(     
A.北魏统治基础脆弱B.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C.少数民族实现汉化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     
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
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6 .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尝试用儒、道学说来解读佛教经典,比如在“译经”方面,用“本无”来讲“空”,用“无为”来讲“涅槃”,这使得佛教在中国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这反映了(     
A.佛教的本土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C.佛道合流成为主流D.民族交融局面形成
2023-11-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二里头文化礼器系统与诸区域礼制文化因素的对应关系(部分)。据此可知,中国早期礼乐文化(     
二里头文化礼器原型器物所在区域文化象征权力类型
青铜鼎、爵、卜骨王湾三期文化、二里头文化政治权力、祭祀权力
青铜铃、绿松石龙形器石峁文化祭祀权力
玉琮、玉璧、玉钺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祭祀权力、军事权力
A.维护专制王权B.形成完备体系C.呈现统合趋势D.促进华夏认同
8 . 上世纪70年代,为应对货币危机和经济危机,美、法、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经济会议,次年加拿大加入,形成七国集团。1998年俄罗斯加入。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1999年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这一发展说明(       
A.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B.西方日益主导世界经济格局
C.世界贸易组织职能的逐渐减弱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2023-11-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旗袍变革

旗袍,源于满人长袍。起初,宽腰直筒,便利耕牧征战。不仅如此,为实现身份区分,满人贫民旗袍多为不开衩或两开衩,皇帝所着旗袍为四开衩。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服饰的改变。旗袍开始融入多元化的西方流行元素,改变了传统宽松直筒的特点,更有助于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感。不仅如此,西方裁剪和缝纫技术的传入,使裁剪和缝纫技术更加立体。更凸显了中国女性的韵味和美感。

20世纪中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物质极为贫乏,旗袍在设计上开始摒弃传统的“华而不实”,追求简洁、轻便。如无袖旗袍开始流行,整体长度也不断缩短。这种趋势一直流行至抗战胜利。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的“资产阶级小姐”。“努力工作、艰苦朴素”是那时常挂嘴边的口号。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师将旗袍所孕育的韵味及特色与现代流行因素相结合,使旗袍款式更加多元化,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国际舞台。

——摘编自张成义、李群英《中国旗袍造型艺术元素的审美演变及其文化传承》

以“时代中的旗袍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率先举起反晋大旗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也以“汉”为国号。此后建立的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也多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甚至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基本完成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