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84 道试题
1 . 如表为二里头文化礼器系统与诸区域礼制文化因素的对应关系(部分)。据此可知,中国早期礼乐文化(     
二里头文化礼器原型器物所在区域文化象征权力类型
青铜鼎、爵、卜骨王湾三期文化、二里头文化政治权力、祭祀权力
青铜铃、绿松石龙形器石峁文化祭祀权力
玉琮、玉璧、玉钺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祭祀权力、军事权力
A.维护专制王权B.形成完备体系C.呈现统合趋势D.促进华夏认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旗袍变革

旗袍,源于满人长袍。起初,宽腰直筒,便利耕牧征战。不仅如此,为实现身份区分,满人贫民旗袍多为不开衩或两开衩,皇帝所着旗袍为四开衩。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服饰的改变。旗袍开始融入多元化的西方流行元素,改变了传统宽松直筒的特点,更有助于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感。不仅如此,西方裁剪和缝纫技术的传入,使裁剪和缝纫技术更加立体。更凸显了中国女性的韵味和美感。

20世纪中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物质极为贫乏,旗袍在设计上开始摒弃传统的“华而不实”,追求简洁、轻便。如无袖旗袍开始流行,整体长度也不断缩短。这种趋势一直流行至抗战胜利。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的“资产阶级小姐”。“努力工作、艰苦朴素”是那时常挂嘴边的口号。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师将旗袍所孕育的韵味及特色与现代流行因素相结合,使旗袍款式更加多元化,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国际舞台。

——摘编自张成义、李群英《中国旗袍造型艺术元素的审美演变及其文化传承》

以“时代中的旗袍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9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把原来只办理有限具体业务的四大银行组成的四行联合办事处扩大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蒋介石自任总处理事会主席,总揽一切事务。四联总处的任务是设计和布局全国金融网,负责法币发行的调度等事宜,总揽战时物资的调剂以及后方贷款。由于银行资金大量被政府占用,没有能力向民族工商业开展存放款业务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93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1941年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后,边区银行遂积极主动落实边区政府禁止法币流通,发行边币的法令,截至1944年6月共发行边币38亿元。陕甘宁边区银行还以大量资金支持机关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放农业贷款和青苗贷款,同时对公营工商业进行投资和贷款。边区银行在抗战时期开展信贷业务的建设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金融事业发展的好办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围绕生产的业务方针,民办公助的群众路线,事业需要的贷款原则,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并将人民银行的工商信贷部分出来,建立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主要集中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管理外汇,充分利用国际信贷制度,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1991年4月,基于卫星通信网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开始试运行,这为人民银行更好的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1995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

——摘编自谢川波主编《新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联总处”设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以来金融建设的认识。
2024-03-03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全球南方”一词近来风靡全球,受到各方关注。A·G· 马勒认为“全球南方”具有三个定义。首先,它用来指代经济弱势的民族国家,以替代冷战后的“第三世界”;其次,全球南方通过包括富国内部被压迫的人民和南方国家的富人来淡化地理意涵;第三,反映南方国家基于相似处境的相互认同,代表一种抵抗想象中的跨国政治主体,以对抗代表当代权力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由此可知,这一观点(     
A.表明世界秩序的急剧变革B.说明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C.忽视经济方面的南北差异D.是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抵制
5 . 下表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四次创业潮,据此可知(     
时间创业主体创业背景创业者平均年龄创业代表/企业
1979—1988年知青、待业人群、乡镇企业农民“个体户”政策出台30岁以下年广久“瓜子大王”
1992—1997年公务员、复员军人国企改制;公司法出台30—40岁俞敏洪“新东方”
1997—2006年“海归”互联网技术发展30岁左右马云“阿里巴巴”
2014年至今社会各界人士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40岁程维“滴滴”
A.都以民生行业为主B.创业年龄总体上升
C.产业转型趋势明显D.学历门槛不断提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有着悠久的社会救助传统,而社区发展却并没有引起社会主流、联邦政府的更多关注。二战后,英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如兴建住房、新城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等来改变战后英国社区的衰败局面。20世纪60年代,英国再次陷入普遍性的经济衰退,社区自助的行动重新兴起,但在实施过程中,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中央政府的不果断和无效率使得项目缺乏持续性和统一性,有些项目半途而废,实施效果也并不如人意。

——摘编自倪赤丹、苏敏《英国社区发展经验及对当代中国的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运动式、大规模的社区发展运动,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作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向社区转移。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第一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实际生活,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经过一段试点工作后,2000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近年来,民间开展了多种类型的社区发展实践,呈现与政府力量相呼应的多元发展格局。

——摘编自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政府主导社区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其存在的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4-01-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隋炀帝见到新编成的地理图书《区宇图志》中有“以吴人为东夷”,大为不满,要求重修。他认为,吴是华夏之地,天下名都,并不是东夷,京兆与吴地地位相当,相得益彰。隋炀帝修撰地理图志(     
A.利于结束南北分裂局面B.顺应了政治中心东移趋势
C.意在调整地方行政层级D.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2024-05-2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宋神宗时规定:“凡鳏、寡、孤、独、癃老、疾废、贫乏不能自存应居养者,以户绝屋居之;无,则居以官屋,以户绝财产充其费,不限月。”这一规定(     
A.消除了尖锐的阶级矛盾B.体现优抚弱势群体的优良传统
C.促进民间救助活动兴起D.表明社会救助呈现宗族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     
A.专制王权达到顶峰B.文艺创作冲破了神学束缚
C.启蒙理性得到成长D.大革命推动政治文化重构
10 . 二战后期,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直到冷战结束前,苏联是与会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国家,它也没有在关贸总协定上签字。苏联这些做法直接导致(     
A.世界货币体系难以形成B.经济全球化进程逆转
C.苏联错过改革有利时机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