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84 道试题
1 . 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孙吴也创立了类似中正的“公平”之官,由朝廷委任,负责评定当地人士。两个分立的政权先后采取了大致相同的选举制度,这说明(     
A.大一统的趋势已经形成B.九品中正制的诞生有其必然性
C.民族交融现象十分明显D.人口迁移带来政治制度的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描绘了俄乌冲突爆发前后,布伦特原油价格与欧洲天然气价格的变化趋势。这场冲突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A.全球产业链布局需适时调整B.能源危机能消除美国单边主义扩张
C.适时采用国家贸易保护主义D.世界多极化格局需得到进一步发展
2024-01-31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1年马礼逊在中国出版第一本中文西书,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首尾100年,中国共翻译、出版西学书籍2726种。四个阶段中,以年均翻译西学书籍(不包括纯粹宗教书籍)计算,第一阶段,31年,共32种,年均1种;第二阶段,17年,共105种,年均6种;第三阶段,40年共555种,年均14种;第四阶段,11年,共1599种,年均145种。前三个阶段,年均译书种数成倍增长,至第四阶段,年均译书数量猛增为第三阶段的10倍以上。由此可见,晚清中国输入西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急速增长趋势,20世纪初达于极盛。以传播西学主体而言,第一阶段,基本上是西人的事;第二阶段,西人为主,少量中国知识分子参与其中,第三阶段,西译中述,中西传播机构共存并进;第四阶段,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主体。这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西学传播过程中,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附从地位升为主导地位。

——摘编自王建朗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据材料概括作者对晚清译书发展历程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译书现象。
2023-11-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择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大变局呼唤人类文明的重建。今天,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交往日益普遍,一个更加活跃的全球社会出现端倪。表4所示为部分学者和政要的相关言论。

言论提出者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进程具有双重性质:一是猎取、奴役和殖民的全球化;二是西方价值的全球化。”现今世界已拥有一个世界文明,它源于西方文明,是其科学、技术、工业、资本主义互动的产物,其中包含了一些普遍价值”法国学者埃德加·莫寒
如果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避免,那么,五大洲的成员共聚一堂,“避免文化冲突和危机的旅美学者商唯一前提,就是确立一种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的全球文明新理念”戈令
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习近平

——据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等整理

围绕“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从表中提取一条或多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     
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
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23-24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名校
6 . 明朝成化二十年,从南京户部主事张伦建议和户部覆议,调“淮安、瓜洲(江苏)兑运粮十万石,南京常平、乌龙潭等仓粮十万石,运至沔池县(陕西)。令河南、山西、陕西三司委官转运……以备赈济”,获宪宗批准。这表明当时(     
A.粮食远途贸易的规模大B.社会救济已能跨区域动员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快D.粮食储备依赖于江南地区
2023-10-25更新 | 15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徐州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是得益于这个郡县制,中国的国家形态才具备了逐步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到了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之时,功不可没的郡县制更是全面取代了分封制而成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的坚实根基。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某学生在学习汉朝历史时所作思维导图局部

材料三   元世祖朝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行省和半固定化行省分沿用金行尚书省和蒙古国燕京断事官二模式,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军事需要。世祖末成宗初,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元行省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官府体制。行省普遍设置,有确定的辖区范围(相当于金朝一两个路),宰执衔撤销和群官负责制的形成,兼领军民和不定期迁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述论》

(1)材料一中“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在商代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思考,郡县制对比分封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AB所代表的制度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控制,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形成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发展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率先举起反晋大旗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也以“汉”为国号。此后建立的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也多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甚至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基本完成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
C.民族之间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
9 . 2023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二十国集团应展现责任和担当,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包容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确保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以增进人类福祉。这说明(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B.区域经济集团间合作扩大
C.世界银行国际地位被削弱D.增进人类福祉是世界共识
10 . 中华民族历史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历史出现过国家分裂,但是总的趋势是统一的,是交往交流交融的,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相互成长,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下列关于民族交融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     
A.辽朝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B.西夏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C.元朝时形成回族的前身一一回回D.唐朝学习少数民族设立三省六部制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