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轼对于商鞅变法可以很快使国家富强起来,虽不否认,但认为这样的政策法令太过倾向于国家利益,民众却未必能得到多少实惠,特别是在变法初行阶段,会让民众不理解或超过其承受程度而产生怨怒与抵触;并且变法措施重利而轻义,推行峻法酷刑而弃用道德教化,“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卒以此亡”。苏轼进而在《商君功罪》一文中提出了“故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的观点,认为追求富国强兵而没有很好顾及民众的舆情与实惠,即使夺取天下,也会很快丢失。

——摘编自杨胜宽《苏轼与郭沫若对商鞅评价的分歧及其原因》

材料二   秦自孝公以后至于始皇,相传六代,沿守着商君的法制,奖励耕战,勤俭建国,发愤图强;又加以得到地理上的形势,居高临下,俯瞰着东方六国,远交近攻,进行蚕食……因此,秦虽变法最迟,而却收到了最大的成功,变法以后仅仅一百三十年,在秦始皇的手里终于完成了统一全中国的大业,同时也完成了此后统治全中国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的大封建局面。

——摘编自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代序》


(1)据材料一,归纳苏轼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现实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郭沫若高度赞扬商鞅变法的理由。综合两则材料,概述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吸取汉代“储粮备荒”的做法完善了“仓廪制度”,宋朝在此基础上添设常平仓、惠民仓等。唐代设立诸多机构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以及其他贫困人口的慈善救助。宋代根据唐代经验先后设立福田院,居养院,专门收养乞丐,鳏寡孤独和残障人士。宋朝政府设立了举子仓﹑慈幼局、慈幼庄和婴儿局等慈善机构,这些机构专门用来收养被遗弃的婴幼儿,减少溺婴现象。宋朝也关注一些生前贫困的死者,他们或者亲人因为贫困买不起棺木和其他殡葬设施,无法进行安葬,针对这一现象宋朝政府设立了官置公墓性质的漏泽园,解决相应的问题。唐代,宗族救助很普遍;宋代,出现了族田,族产和族学等,为长期性的宗族救助提供了各项保障,民间慈善得到较大发展。

——摘编自马闻屿等《中国古代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归纳唐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唐宋时期社会救济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4-02-2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末,西、葡两国率先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之路,并通过《萨拉戈萨条约》把整个世界划分为两大势力范围。随着以民族为核心、以新君主为代表的近代国家在欧洲的普遍确立,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等也加入到对外殖民扩张中,并将之视为挥卫民族利益,巩固主权国家的正义行动,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霸权体系。至18世纪中后期,西方现代文明已经在东方传统文明面前确立起不可动摇的绝对优势,越来越多的新辟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古老国度被纳入到欧洲的势力范围。欧洲以一种暴戾的方式开启了全球化进程。

——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材料二:第三共和国建立后的最初十年中,法国的殖民活动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法国殖民军队在四处点燃战火,但是对于到底要不要殖民,政治精英们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议会中形成了支持殖民与反对殖民的两个派别。而1885年3月的“镇南关——谅山(中、越边境)事件”,直接引发了国内对殖民政策必要性的质疑。当1885年7月和12月,法国政府向议会提交额外拨款的申请时,两派就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展开了一次全方位的辩论。最后殖民派取得了胜利,殖民主义作为第三共和国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逐渐确立。会止,殖民派代表费里发言道:“我们应该开诚布公地说:事实上,高级种族对低级种族具有某种权利……这是因为他们对低级种族负有一种义务——‘文明开化’的义务……我认为欧洲国家应该以一种宽容且正直的态度去履行这项属于文明的高级义务。”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从1885年关于殖民问题的议会辩论谈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关于殖民问题辩论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会如何反驳费里的观点。
2023-12-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耀正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联考历史试题
4 . 城市治理反映了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设立了各种专职的政府管理机构。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来治理城市公共卫生;186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了《工人住宅法》来解决贫民窟的问题,如利物浦市到1891年,每间房屋所住人口减少到5.68人;1870年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规定所有儿童均有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844年规定13岁以下儿童每天的工作时间最多为6.5小时,1847年通过了《10小时工作日法》,1880年颁布了《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主应对雇工的安全负责。此外,社会各界提出了种种改革的方案,如社会活动家埃德温·查德威克在18481854年领导了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城市管理有效地推动了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初步治理,并为英国构建现代城市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清末北京街道改造是城市现代化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环节。晚清京城街道脏乱不平的状况引起各界不满。清政府于1902年发布上谕成立内城工巡局,督修街道工程。但直到19044月,内城工巡局才开始改修街道,并要求“逐段前进,务令工坚料实,一律砥平”。1905年,清廷谕令设立外城工巡局,拟仿内城“参照津沪暨东西各国修路成法”。后设立巡警部,管理“所有京城内外工巡事务”。1906年,谕令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将路政进一步专责化。从1904年到1911年,共修整街道82条,共计耗银87.4万两。京师修路虽然波及民房众多,但因修成之路“矢直砥平,行人称便”。

——摘编自杨剑利《清末北京街道改造的兴起:论争与实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概况清末街道改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5 . “婴戏图”是指将儿童玩耍、嬉戏的瞬间动作纳入画面作为装饰题材的纹样,多注重“以象写意”的趣境表达。黄宾虹把宋代画坛的风气归纳为:“一人,二婴……”婴戏图在宋代瓷器上也十分多见。婴戏图在宋代迅速发展体现了(     

                 童子持莲纹执壶               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垂钓枕                           白地黑花童子捶丸八角形枕
A.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B.宋人绘画开始关注人类社会
C.宋代瓷器工艺臻至完善D.宋人对人性的真与美的追求
2023-11-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遣唐使和大多数的留学生、学问僧等回国后都作出了贡献。推动日本社会进一步发展,还表现在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政治方面,日本孝德天皇的大化革新的出现,就是在高向玄理等遣唐学生推动下进行的。他们改革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仿效唐制,为强化提高天皇的权威建立年号,称孝德天皇元年为大化元年(645),是为日本天皇设立年号之始,同时也是大化改革的名称的由来。随后全面学习唐律令,主要以唐《永徽令》为样板。在文武天皇(701年,唐大宝元年)所颁布的《大宝律》中的《田令》规定有关口分田、职分田、公廨田等名称和内容都与唐朝均田法令一样……设立二官(神祇官、太政官),太政官下辖八省,各省又下辖若干察、司分理政务,一台为弹正台(相当唐的御史台);地方行政组织为国、郡、里。全日本国置六十余“国”,长官叫“国守”。 军队在中央设五卫府。 随着《论语》等儒家经典传入日本,儒家思想被注入政治之中大力推广。儒家经典成为各级学校的教科书。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在京都设立大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学科分为明经、经传、明法、书、算等科,基本与唐相仿。

—孙宏:《简论日本遣唐使》,载《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大化革新的措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革新的内外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化改新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023-10-31更新 | 230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5(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贡贸易即贡赐贸易,周边各国向中原王朝帝王进贡,中原王朝帝王回赐。这种贡赐关系并不是明朝首创,中国古已有之。明初实行海禁,严禁民间私人贸易,在明朝开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外贸易基本上限定在“朝贡贸易”的框架之内进行。明成祖即位后,虽然依旧坚持海禁,却公开地欢迎外国朝贡,周围藩属国纷纷赴京朝贡,宗主和藩属关系进入鼎盛时期。但在“怀柔远人”和“薄来厚往”的原则下,朝贡贸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弊病。且不说对其贡物以高于几倍的价值给予,而且朝贡使团时常哄抬货价。有鉴于此,明中后期,明政府开始对朝贡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首先是对入明朝贡的贡期、人数等方面做出规定,如日本,“贡期限十年,人不过百,舟不过三,馀不可许”,对朝贡贸易的限制趋严。

明末,“倭乱”日益严重,民间走私逐渐代替朝贡贸易,市舶司裁二存一,使原本已有所萎缩的朝贡贸易更加衰落。虽然明穆宗时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凭借大量白银的流入而发展起来,整个社会几乎处在奢侈享乐之中。而且在隆庆开禁的影响下,民间出海贸易益多,朝贡贸易遭到严重打击,其衰落加速,面临崩溃。朝贡贸易至此也成为一纸空文,难以为继。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其作物产出率比较高。他们的土地分为:村社公有土地、官用土地(包括神庙土地、供养王室贵族和各级官员的土地)、私有土地(包括允许贵族世袭的土地、国王赐给有战功的武士和杰出家族的土地)。他们和玛雅人的商品贸易,既有当地贸易,又有远距离贾易,通常可可豆和棉织品被当作货币使用。特诺奇蒂特兰城有许多大小广场,用作商品交易场所。据记载该城有69种不同类型的商人,他们形成一个特殊阶层,住在城市的特定区域,可供奉自己的神灵,并仅同本阶层的人通婚。

——摘编自韩琦、史建华《论拉美古代印第安文明及其遗产》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部分主要活动

时间

主要活动

1519年

西班牙人科尔斯特率军向墨西哥中部高原进军。阿兹特克国王被迫准许其进入特诺奇蒂特兰城,自己也受到科尔斯特的扶持与控制

1521年4月

科尔斯特以大屠杀的方式彻底摧毁特诺奇蒂特兰城

16世纪70年代起

(墨西哥港口城市)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不仅驶往墨西哥各地,还进一步向南到达利马,运送大量中国商品

1593年

西班牙国王颁布教令,规定从马尼拉进口的商品也只能在墨西哥销售或转运至宗主国;墨西哥每年从菲律宾进口的商品价值不得超过25万比索,每年只允许两艘商船前往马尼拉,每艘载重不得超过300吨

——据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阿兹特克文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班牙人给阿兹特克文明带来的影响。
2023-05-07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的租佃制更为普遍,地主和佃农签订一年或几年的租佃契约,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刑统》和敕令都确认租佃制度,以维护地主的权益。宋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佃户欠租,官府要以强力帮助地主索取。尽管当时佃户的法律地位很低,但与“部曲制”下的部曲(唐以前地主豪强私家的部属、家仆,身份地位比奴婢略高)相比,地位和处境要好一些。

——据《中国古代法制史话》(任继愈主编/李用兵著)

材料二   193111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规定:“地方苏维埃政府,应根据各个乡村当地情形,选择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原则来分配土地。为迅速分配土地,中农、贫农和雇农应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富农以劳动力(即在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地方,每个有劳动能力的富农,所得分田数量,等于按人口平均分配一人所得的分田数量)为单位,人口为补助去分配”。显然这一分配标准在利益上明显向贫雇农倾斜了,正如《申报》记者陈赓雅在宜黄县棠阴镇观察到的那样,“分田情形,地主无份,富农照劳动能力,授以劣地,贫农佃农雇农等,则计口授以良田。”依照这一标准,贫雇农往往能够分得比地主富农更多更好的土地。

——摘编自李丹利《从土地改革到发展生产:中央苏区解决乡村民生问题的路径研究》

材料三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当前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就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实现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保证,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425日),《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6月第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宋代租佃制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租佃制与中央苏区土地改革政策的差异。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历史经验。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