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8 道试题
1 . 北京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赵化成说: “考古发现的确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简牍一类的东西,文字资料、失传的书,可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从陵墓制度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但是历史研究,包括考古,是无止境的,问题是永远没有完的。不能因为有问题没有解决就发掘陵寝。”作者意在说明(     
A.考古有很大的历史研究价值B.考古可以获得学术研究的一手史料
C.考古发现永无止境非常艰难D.保护文化遗产比考古发现更为重要
2 . 下图所示残卷抄写于150年前后,据此可以说明(       

A.莎草纸是古代埃及最重要的出口物资B.莎草纸是传承古希腊文明的重要载体
C.希腊文化的中心已经东移至埃及一带D.促使新一代印刷书诞生的条件已成熟
2024-05-17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龙图像的演进】

材料一   龙图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经过了以下演进历程(如下表)

时期特征代表图像

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的龙继承了前代龙所具备的沟通天地、影响云雨河泽的身份,形成了自由、生动的艺术风格。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龙图像含义多以阴阳交合为主旨。

秦汉
秦汉时代是龙图像盛行、普及的时代。这一时期,龙图像有着气吞山河的大度。龙或作为沟通天、人、地三界的媒介,或作为神仙及墓主灵魂的坐骑,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

魏晋

———

隋唐

隋唐时期龙图像具有丰满富丽、强劲健壮的特点,形成了中国传统龙图像的完美形象。同时,也开始出现了限制使用龙图像的趋势,以维护帝王对龙的独享。

五代

宋元时期龙与帝王渐渐合为一体,大量供皇室、贵胄们使用的器物上都装饰有严峻威猛的龙形;元代艺术家对龙图像的改进与设计,迎合了当时社会上淡化龙的宗教含义、强烈追求其审美情趣的需要。

明清

明清两代是龙图像发展的成熟期,龙成为最高统治威仪的象征,代表着权力与地位,对龙的使用限制更加严厉。

——整理自汪田明《中国龙的图像研究》等

材料二   清末龙图像平民化越来越明显,龙的贵贱等级意义渐失,越来越浓厚的吉祥意蕴长存,更多地体现出生活化的气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有“龙凤呈祥”“趋吉避凶”“飞黄腾达”之意。1866年清政府首次派出以斌椿为首的考察团游历欧洲,考察团的小轮上悬挂有黄龙旗,并将其作为清国的标识。1888930日,清政府编写《北洋海军章程》,首次在清国正式文件中将黄龙旗称作“国旗”。此后,长方形的黄龙旗代替以前的三角龙旗,在全国、各驻外使馆和华侨中作为清朝“国旗”悬挂。这一时期,黄龙旗在民间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民间悬挂“国旗”的意义逐渐突破以往彰显皇家权威的政治性节日的范围。

——摘编自周游《黄龙旗与现代国家想象:晚清的“国旗”、象征与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从先秦至宋元时期影响龙图像演进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指出龙图像在清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评价。
4 . 妈祖俗称“海神娘娘”“天后”,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阅读如表“新加坡早期祭祀妈祖的宫庙或供奉妈祖的华侨社团”。这反映出(     
庙宇名创建时间主要信众群体(原籍)
宁阳会馆天后宫1822年广东台山
粤海清庙1826年广东潮州
天福宫1840年福建
琼州天后宫1854年海南
永春会馆天后宫1867年福建泉州
广惠肇碧山亭1870年广州、惠州、肇庆
潮州西河公会1880年广东潮州
三和会馆天后宫1883年广西和广东高州
A.新加坡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B.移民推动了中华文化外传
C.新加坡与中国贸易十分频繁D.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查士丁尼及其随从》一画中,皇帝被金色的光环所环绕,他手持盛有圣水的容器,庄严而又冷漠。他的左手侧是教皇和牧师,其右手侧也是两名牧师。由此可知,当时的东罗马帝国(     

A.具有政教合一色彩B.提倡多元文化共存
C.宗教氛围较为宽松D.重视对地方的控制
6 . 花馍,俗称花馒头,初用于祭祖,后扩展到各类民间祭祀活动中,明清时期,花馍文化大盛于国内的面食文化区。如春节的枣花馍、元宝馍,清明时的桃花馍、燕子花馍,端午时的虎头花馍中秋时的糖枣月饼馍,等等。据此可推知,花馍文化的特点是(     
A.血缘性、宗教性B.季节性、等级性
C.凝聚性、开放性D.民族性、地域性
7 . 据某学者研究统计,汉代一个五口之家的自耕农种60亩土地,年收入为120石,表1为其全年支出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单位:石

生活用

纳税用

生产用

祭祀往来用

口粮—80

地税—4

种子—6

祭祀—3

食盐—5.5

算赋口赋—6

饲料—8

其他—2

衣着—4.5

农具—5

小计—90

小计—10

小计—19

小计—5

A.土地私有存在危机B.小农经济难以维系
C.实行均田迫在眉睫D.豪民兼并容易产生

8 . 《申报》在报道中国近代某次战争时认为,侵略者“蓄意规踞安南,实欲借径安南以窥滇边”。此次战争(       

A.源于英国欲扩大在华市场B.促进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强化了清政府的海防意识D.导致传统的宗藩体系彻底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一些文献史料中如《荀子》、《礼记》、《韩非子》,认为周公篡位称王,而且是专横篡位。《史记》中记载周公是践祚摄政。而两千年后出土的禽簋铭文记载:(成)王伐奄侯,周公谋(帮助谋划)。以上史料记载的差异说明(       

A.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记述B.史料运用需要甄别互证
C.客观真实历史不可企及D.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毛泽东的这一主张(       

A.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B.蕴含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雏形
C.提出了过渡时期的基本要求D.致力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