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中学高一年级成立了历史老师指导的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小组同学在学习了《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后,历史老师提出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要求同学们就此课题搜集相关史料。经查阅各种图文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源网站,同学们主要搜集到如下史料:

湘军,淮军发展史。
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朝地方督抚在东南地区搞起了“东南互保”
清晚期以来,湖南省多次颁布“米禁”政策(由禁止出洋甚至发展到禁止出省)。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并执掌北洋新军。
清末各地督抚向朝廷奏报的民变匪患丛生的电文,这些上报的电文基本杳无音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政府遭遇国家治理危机”这一宏观历史视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3-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某班级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图片。根据这些图片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B.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3 . 【历史上的革命】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历史上的革命”为主题的班级探究学习活动,他们搜集的材料目录如下:

名称时代影响
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农业、畜牧业开始产生
商业革命15世纪以后欧洲的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科学革命16至17世纪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光荣革命17世纪英国成为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工业革命18世纪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文学革命20世纪开始使用白话文,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成为民族文化转型契机
革命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围绕“历史上的革命”,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下图是某高中班级同学在一节历史课上探讨内容的提要,根据文字信息判断他们正在讨论的是
地跨亚非欧三洲
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并作为首都
苏丹既是国家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帝国成为东西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A.古罗马帝国的兴衰B.阿拉伯人的扩张
C.奥斯曼帝国的发展D.笈多帝国的崛起
2021-05-11更新 | 23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述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等素材。由此可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交融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2023-06-01更新 | 173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希波战争、罗马征服东地中海、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吸引力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2023-01-05更新 | 417次组卷 | 9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表格。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A.北民大量南迁B.宋代财政收入
C.经济重心南移D.苏杭历史渊源
2021-12-05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则材料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战国时期的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普遍使用铁器,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有多种铁工具,无论种地、做工,还是妇女纺织缝衣,都离不开铁工具。铁农具有犁、铧、铲、镰、锄等。

——历史学家张岂之

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根据材料一,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来说明“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这一论断。
2021-1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某班级组织“罗马凭什么永恒?”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罗马法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10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回答问题。
材料: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定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