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明朝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的代表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进行交流。利玛窦被誉为中国天主教开拓者,他在传播天主教过程中删去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那稣的童真女之子身份,特别是“人人平等”等内容,还尽量避免谈论基督教的神学。这表明明朝时期(     

A.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传教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
C.儒学地位再次受到了严重削弱D.西学传播需要适应中国传统
2024-03-15更新 | 26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训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等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飘逸的风格。宽衣博业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则必备(     
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
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3 . [“五四”纪念与时代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五四”纪念话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主旨。以下是不同阶段《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十大高频词汇:

历史阶段高频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青年   革命   阶级   斗争   社会主义   学习   劳动   运动   思想   人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   中国      社会主义   建设   历史   思想   人民   精神 伟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   中国   时代   青春      奋斗   伟大   人民   中华民族   实现

——摘编自苏继文等《论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媒介话语》

根据材料,围绕“‘五四’纪念”主题,选取《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一个或多个高频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5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训练(五)历史试题
4 . [地图测绘与战争局势]

材料一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乘机将大量专业人员派往东北和台湾,由此拉开了近代日本专业盗测中国的序幕。日俄战争后,参谋本部统一了测绘中国的比例尺,要求实地测绘十万分之一中国兵要地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军在扩大盗测范围的同时,开始在中国大陆长期部署专业测绘人员。1913年,参谋本部解散临时测图部,留下16个测绘员,隶属于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组成土地调查班,标志着日本在华正式设立了永久性日常盗测机构。从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华盗测过程看,其顺序先是台湾、东北,接着是内蒙、山东、东南沿海、华北,再为华东、华中、华南,然后又回到东北。

——摘编自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出于独立军事作战与根据地发展建设之需要,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如由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辽县、黎城、襄垣、武乡四县的分幅路线图,不仅标有四县的聚落户数,还将日军在“扫荡”过程中烧毁的房屋占比精确到每一个村落。1944年绘制的《太原敌军军事设备图》等17幅平面图,均系军区情报侦察人员实地调查密测并编绘成图,可以清晰呈现出日军驻城及矿区、飞机场等军事设置布局。县图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划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

——摘编自白如镜《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华盗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盗测行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绘制地图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1世纪,诺曼人入侵欧洲后对旧有的土木城堡进行了改造,用砖石垒成墙壁,并对塔楼进行加固。12世纪,城堡结构日益复杂多样,相继发明了闸门、堞眼、瞭望塔、护城河等,城墙也开始增高加厚。欧洲城堡的发展缘于(       
A.政治权力的分散与斗争B.城市经济水平持续增长
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D.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一幅碑刻华夷图,这幅图以唐代《海内华夷图》为底本,绘于北宋徽宗时期,南宋镌刻于碑石。图中注明楼兰、鄯善、于阗、莎车、疏勒等南疆诸国与安西四镇,以及西汉至宋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情形。该图(       
A.体现宋朝强化边疆治理的意图B.展现宋代沟通东西交往的成果
C.可用于研究宋代地方行政区划D.寄托恢复汉唐故土的政治理想
2024-03-15更新 | 631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历史试题
2024·山东泰安·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9月,在容闳等人的催动和运作下,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到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对此,《纽约时报》刊发了一则题为《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消息:“旧金山,913日电:昨天到达这里的30名清国学生都非常年轻。他们是很勤奋和很优秀的小姐(因有辫子被美国记者误解)和绅士,容貌俊美,要比任何在这之前曾到美国访问的清国人都好看得多。”

——摘编自1872年9月13日《纽约时报》

材料二   1881年,基于各种历史因素,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共四批)——120名留美幼童被清政府勒令归国,大清第一次留美教育事业夭折。清廷撤回留学生的决定传到美国,以耶鲁大学校长朴德为首的众多美国知名人士联名上书清朝总理衙门,痛陈其不当:“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尽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咸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与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美国少数无识之人,其平日对贵国人之偏见,至此逐渐消灭,而美国人对华之感情已日趋于欢洽之地位。”

——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早期留学运动的认识。
8 . 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要求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以及向印度人介绍科学知识。同时,总督们大力推行各项改革措施竭力将英国式“文明福音”带给南亚次大陆。英国此举主要目的是(     
A.推动印度民族文化复兴B.促进亚洲经济转型
C.助力英国殖民体系构建D.加速印度科技进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弗吉里奥(1349-1420)将身体运动引入学校,认为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充满世俗精神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身心俱健的人。竞争精神被列为受教育者应该具有的一种首要品格,竞争精神的基石在人的天性之中。人具有一种渴望得到赞扬的天性。维多利诺(1378—1446)反对“灵魂的拯救只能通过对肉体的禁抑”,主张重视个体身心和谐发展。“人的发展应该包括身体的发展,理想的完全的教育因之也应包括体育在内,而不只进行心灵的训练”,即“从新的审视角度来看待受教会无端指责达千年之久的身体活动,建立正确的体育观,从而自觉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

——摘编自石龙、王桂荣《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等

材料二   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说,“三育(智育、德育和体育)并重体育为先”,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从资产阶级进行海外竞争的需要出发,他重视体育,强调“为了我们的事业,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对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培养出“野兽般的体魄”,才能在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卢梭(1712—1778)指出:体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其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体育教育应该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这一思想在近代体育史上独树一帜,对后来的自然体育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赵冬等《试论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对欧洲近代学校体育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体育教育观的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内容出现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洋务运动时期,虽然“商战”的呼声日益高涨,官督商办企业成为富国之计,“到甲午战争之前,民用企业总数已达40个”。但当时商务事宜由于处于草创阶段而罅隙多多,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工商体系与制度千疮百孔,如民用企业不脱官府的腐朽习气,政府对民间商务设置多种限制,甚至与民争利等。这可用于说明(     
A.洋务运动加速近代中国的转型步伐B.抑商政策传统仍有深刻的制度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畸形发展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历史渊源
2024-02-29更新 | 186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