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古希腊耕地少,粮食难以满足需要。古希腊人利用希腊众多优良海港和海岛的便利,发展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人们在思想观念上逐渐接受平等互利思想。这表明(     
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的政治制度B.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模式乃至思想文化
C.大河流域文明不可能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D.古希腊农业与工商业无法共存和发展
2022-07-18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9年,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石砌建领遗址、玉器与陶塑人像;1983年,在临近地区又发现了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群并发掘了其中的“女神庙”与积石冢,这两项重大发现对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材料表明(     
A.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考古发现可以影响历史研究
C.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D.考古是历史研究的最佳途径
3 . 20世纪70年代起,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严重威胁着以英国为首的欧洲福利国家,加之人口老龄化危机,福利政策维系艰难,导致民粹主义强势兴起。这一现象表明(     
A.国家宏观调控存在严重缺陷B.社会再分配未能消除社会矛盾
C.福利政策直接引发经济危机D.西方国家的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4 . 二战后初期,联合国奉行“大国一致”原则,常任理事国享有一票否决权。在联合国成立的最初10年,苏联使用了80次否决权(至苏联解体前共使用110次);美国于1970年首次使用否决权,截至2019年3月共使用81次;英法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使用否决权的次数也开始上升。这一现象(     
A.表明联合国具有帝国主义的强权色彩B.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C.反映出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对抗与变化D.破坏了战后国际和平与世界安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部分德国学者对一战的评价。由此可知(     
人物评价
马克思·韦伯德国无论胜负,这场战争都是伟大而精彩的
恩斯特·巴拉赫战争将人们从关心自我的个人主义中解放出来,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升华
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我体验到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片段之一

A.德国发动一战具有一定的正义性B.一战爆发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C.民族主义是一战爆发的重要诱因D.一战有利于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
6 . [全球化]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具体表现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并分析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7 . 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     
A.文化遗产提升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
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统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有45%来自国际净迁入,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一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C.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D.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9 . 【跨国公司的演变】

材料   如果把一家跨国公司看作一种生物,全球经济体系就是由各个物种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进化论认为,物种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处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也随之变化。跨国公司源于工业革命前殖民时代的海上贸易,当时的跨国公司实际上通过远洋贩运来组织。到19世纪,随着西方国家工业体系的建设完成,帝国主义时代到来,跨国公司也演化成在殖民地直接投资的现代公司。二战后的全球化时代,由于运输、通信等现代技术的发展,跨国制造成为可能,作为超过界生产组织的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出现。

——摘编自贾晋京《跨国公司的“物种”演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跨国公司的演变”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古希腊城邦与中世纪城市】

材料一   一般来说,城邦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有“邦”或“国”之意,每个城邦都是由一个中心城区,加上周围的农村地区构成。亚里士多德指出:一个城邦最适当的人口限度是大到足以自给生活之所需,小到观察所能遍及。在城邦中,公民通过抽签形式产生管理者,公民大会与公民权力一步一步地得到加强,形成了特有的政治体制,这也催生了希腊思想领域的繁荣。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叶)希腊城邦发展达到极盛,与爱琴海的早期国家相比,政治制度与国家形式发展水平更高,到了马其顿统治时代,城邦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仍继续存在。

——摘编自张广智《略说古希腊的城邦文明》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紧邻古代城市、城邦、修道院的地方或村庄的郊区,开始出现商人聚集地。由商人组织成的经济活跃中心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手艺人,而成群的工匠的手工业产品流传到远距离的他地就必须依靠商人。商人们保证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的专业化和城市中心人口的集中,因此其阶级权力不断上升。这些城镇由领主建立并保护,旨在招徕自由地租保有者,鼓励他们缴纳货币地租,也有一些领主让渡一些权利,如让与土地保有权,以有利于市镇发展。西欧中世纪将分封制、庄园制等作为其主要标志,城市则成为“封建海洋中的一片孤岛”,由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成为最早的反封建的力量,他们作为摧枯拉朽的力量源泉,不断噬咬着封建社会的内部肌体,孕育着自由和斗争精神,最先在封建体制内部唱响了资本主义的赞歌。

——摘编自朱明《重新审视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自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