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4世纪末,罗马修建了由罗马南下通往重镇卡普亚(今意大利境内)的第一条大道——“阿庇亚大道”。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境内的大道已有372条之多,这些大道以罗马为起点,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A.对外扩张促进了交通发展B.道路建设着眼于便利公民出行
C.交通发展维系了帝国稳定D.经济联系的加强主导交通发展
2 . 下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画中展示了一所农村医疗室,墙上张贴着毛主席语录“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名康复的青年向女赤脚医生敬礼表示感谢。这说明赤脚医生的出现(       
A.突破了中国的尖端医疗水平B.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医疗难题
C.体现了中国医患关系的和谐D.实现了农村医疗能力的提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D.“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尚书》记载,夏朝每逢农历正月,道人(官职名)手持木舌铜铃往各地宣示政令,搜集民意:官师(官职名)如明知不正而不谏,就要追究责任,甚至受到刑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夏王对地方直接统治B.夏朝刑罚十分严苛
C.以民意作为施政基础D.早期国家特征初显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口规模20万人以上的城市统计(1933—1936年)

人口规模(万)数量城市名称
大于2001上海*
100—2004北平、广州*、天津*、南京*
50—1004汉口*、杭州*、青岛*、沈阳*
20—5018成都、长沙*、大连*、济南*、武昌、哈尔滨*、苏州*、福州*、保定、开封、重庆*、南昌、无锡*、宁波*、长春*、镇江*、温州*、周口
注:带*为通商口岸城市

——整理自沈汝生《中国都市之分布》


从上表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人口等级规模不同的城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有关“不同区域/类型的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观点,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列出城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1-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的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太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尸体)”;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你的判断进行说明。
(3)请为更科学、有效地发挥“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的价值提供一些建议。
2024-01-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清军入关取得政权,但反清起义频发,很多汉族知识分子也参与其中。清朝早期君主大都特别关注国家的治理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

编号时间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康熙十七年(1678)翰林院侍读王士祯入直南书房时,赐其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康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给宋儒周敦顾、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祠堂及白鹿洞书院。
康熙三十四年(1695)福建总督范承谟“遭遇耿逆之变(清初耿精忠叛乱),守节尽忠”结果被害,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
康熙三十七年(1698)允贵州布政使王毓贤请,建其父原任四川提督王之鼎祠于殉节地贵阳府,御书赐“忠节垂芳”。
康熙四十二年(1703)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

——摘编自常建华《康熙南巡中的书法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帝颁赐御书的对象进行分类,并指出赐书内容的主要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颁赐御书对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呼吁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A.表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
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D.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30年,武汉、长沙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109次组卷 | 49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关于五四运动,多数学者认同其为“爱国政治运动”“群众反抗运动”,也有不少学者为其贴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反传统运动”的标签。这表明五四运动(       
A.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B.使爱国救亡压倒了启蒙
C.展现了大众的磅礴力量D.具有多维度的社会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