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印加帝国在基层实行社区共享制度,在此制度下,土地分配和使用遵循着一套明确的原则。土地首先归属于社区,然后由社区领导者根据需求和资源可用性进行分配,分配的标准包括家庭规模、劳动力需求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据此可知,该社区共享制度(     
A.集中体现了印加帝国文明成就B.能够保证帝国政治与经济稳定
C.实现了印加民众均分财产愿望D.体现了帝国基层治理比较规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2—15世纪,在英格兰的封建庄园体制中,农民可以从领主处领有土地,但一般需要对土地的所有者有所回报。这一回报通常是(     
A.义务提供手工品生产B.缴纳租税和服劳役
C.维护庄园法庭的秩序D.自备工具为国王服兵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皇三年(583年)后,随着国家漕运活动频繁,开封(汴州)确立了交通运输的枢纽地位,其通过蔡颖线和淮泗线辐射了黄淮之间的平原地带,开封成为商船的重要停靠地和交易之地,商船散停在城外的河道之中。唐玄宗开元年间,政府多次整修汴河与黄河的连接点,开封也因运河成为众多“水路辐辏”型城市之一。安史之乱后,东部运河区的中原区变成了战场,洛阳几乎成为废墟,唯有江南道和淮南道的区域可作为国家财富的收集地,汴河作为连接这一区域的主要漕渠,地位较前代更为重要,于是开封运河演化出三条水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首先将“轻货自扬子至汴州”。大量官吏也认识到开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的地位。大量轻货集中于此,开封仓储级别提升到国家级枢纽仓储的地位。796年后,重要高官屡次赴开封任职,在中央控制下,开封段运河再也未出现漕运与屯田争夺水源的状况。

——摘编自郭峰《隋唐五代开封运河演变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材料二   德国内河航道里程仅为7000多公里,但内河货运十分发达,其中人工运河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德国的人工运河占航道总里程的25%。德国自工业革命开始至二战之前就修建了众多运河,其中连通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于1885年建成使用、可通行战列舰、显著改善了地缘劣势,给了德国安全感。此外还沟通了茱菌河、威悉河、易北河等主要河流,初步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运网,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莱茵河附近,德国修建了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将其与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德国跨水系运河与法国航运网相连,直抵北海岸线和地中海。二战后德国又进行了大规模水运建设,东西德统一后,又实施了统一的交通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内河航道网。

——摘编自韩时琳《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开封段运河兴盛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运河建设的认识。
2024-05-31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外学者在写作风格上运用西方史学叙事传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面对大众群体进行历史写作,以丰富的细节、具体的人物、真实的事件为案例,采用多重视角展示晚清时期的中国,使其著作兼具学术深度和通俗易懂。他们引入外文资料与中文文献互相参照,这就扩大了史料范围。随着西方史学思潮及时代、学术背景的变化,西方史学界在不同的时代都会产生不同的研究范式,但都是以西方为中心来研究晚清史。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内在对海外晚清史著作引进之时要注意区分其存在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国内学者有必要利用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多领域联合推动晚清史研究。中国学者更应该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基本盘”上,凝练出具有自身历史逻辑的理论命题和方法,建立起中国历史的主体性,提高相关话语权。

——摘编自张德明《新时代海外晚清史研究译著的视角、特点及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海外晚清史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外晚清史研究的可供借鉴之处。
2024-05-3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5 . 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洲发生的边界冲突有30起以上,其中中非1起,尼罗河谷1起,北非3起,南非4起,东非6起;西非冲突最多,共有8起。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非洲成为冷战对峙的焦点B.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崛起
C.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D.《非战公约》的效力弱化
2024-05-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部分垄断企业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     
垄断企业做法
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积极向德国政府提供财政援助
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分别向德国电器、航空工业和军火生产部门提供资金
标准石油公司帮助德国勘探和开采石油以及生产橡胶、铝、镁、镍、碳化钨等战略物资,还把一直垄断的汽油防爆剂生产专利权转让给德国
A.使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B.遏止了德国法西斯的扩张
C.促使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D.助推了凡尔赛体系的解体
2024-05-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晚清科举制度的废除切断了士阶层的晋升之路,导致了士阶层分化。官吏选拔的传统办法被取缔,军人干政或从政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由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A.助推了清朝统治的灭亡B.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C.推动了军事体制的改革D.导致了军阀割据的出现
2024-05-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频频爆发的霍乱、天花等传染病考验了城市化时代国家的管理能力。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并确立相关的权力介入规则。英国成立了卫生总署,以便作为中央机构监督指导法案施行,地方卫生管理机构则被称为地方卫生委员会……英国首次将地方城市治理纳入中央行政管制体系中,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主要职能的城市管理体系。在此之前,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一直遵循中世纪以来的地方自治传统,各级政府较少干预相关事务。英国政府于1855年颁布《污染物清除法》,1866年再度颁布《卫生清洁法》。到1870年代末,英国944个城镇卫生机构中,官营供水公司达44%,1890年末更升至三分之二。当时民众普遍认为,身体健康程度与事业成功间联系密切。经过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到1914年,英国已拥有了一套实施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基础——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

——摘编自王广坤《试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政府权力扩展及影响》

材料二:近代以前,除京师以外中国城市多为省、府、州、县的治所,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事业,城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清理、传染病防治,多由有关行会或士绅、居民等社会力量负责,基本处于半无政府状态。19世纪中叶,随着中西交流逐渐增多,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开展。1910~1911年间,东北鼠疫大爆发,中华基督教博医会派出传教医师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生以及沈阳等地的传教医师一起参加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的工作。传教医师在广州、上海等许多大城市进行实物宣传,一些基督教出版机构发行了大量宣传物品。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起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上海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20世纪初,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据记载,20世纪初,当医生要求给北京一些居民的儿童进行免费牛痘接种时,竟遭到拒绝,理由是“此痘疮乃孩儿之疫病,非患一次不可,故人为预防乃违天理。多有以种痘为邪法而排斥者”。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政府权力扩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9 . 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3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货币,28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亚投行的成员数达到87个,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据此可知(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B.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主导力量
C.新时代中国为全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公元前431~公元前404 年),面对人员缺失、金库空虚、盟邦和敌人可能联合的巨大压力,抽签选出的五百人议事会难当重任,于是雅典人选出了全部由贵族组成的“十长老预审会”,它的主要职能是在五百人议事会召开之前预审议案并提供建议,还有监督的作用。这体现出当时雅典(     
A.贵族与平民斗争十分激烈B.社会对民主体制的反思
C.预审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政体演变为贵族寡头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