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抗战初期,中共在根据地的节庆活动中,广泛使用马恩列斯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领袖和孙中山等中华民国领袖的标准像。但从40年代初开始,这两类标准像的使用均趋向于弱化,更加突出使用毛泽东和朱德等中共领袖的标准像。这一变化
A.有利于革命道路认同的塑造B.反映了个人崇拜现象日益普遍
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表明国共第二次合作趋于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20年,《申报》一则时评指出:“共和为文明之美称,初不料共和之结果,一变而为五代之割据。无端而有督军,无端而有巡阅,使国人恶之如蛇蝎,外人亦匿笑不置。”这则《申报》时评旨在
A.传播民主共和观念B.营造国民革命氛围
C.倡导苏俄革命道路D.揭露军阀政治弊端
3 . 19世纪中期,上海周边的南浔、震泽等地丝商将买进的土丝按等级分发给农户或小作坊再次缫制成经丝,专供出口,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局面,时人称为“洋经丝”,其价格也远高于未经再加工的丝。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出超地位B.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C.传统手工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D.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制作用
2021-05-07更新 | 1484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据如表可推知,清代中期苏州地区
糙米价格(每石)棉布价格(每匹)踹匠工资(每匹)
1665年约400文约30文11文
1724年约1000文约30—35文约11文
18世纪末约1500文约100—200文约14文
(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满布5匹;苏州当时有匠的2万人。)
A.人口膨胀影响劳动力价格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C.传统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败D.通货膨胀破坏城市繁荣
5 . 北宋中期以前,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各国并未形成清晰的国界线,只是把两国自然形成的交界地域作为两属地带而放任不管。北宋中期,政府与周边政权商定划界,明确了双方的疆界线,并建立了相应的疆界纠纷处理机制和疆界文案保存制度。这反映了北宋
A.对外策略向妥协退让转变B.纲常观念影响边疆政策
C.正视周边政权的政治地位D.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2021-05-07更新 | 1459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元代马端临据《汉书食货志》“文帝除民田租税,后十三年,景帝二年,始令民再出田租”的记载,得出“文帝民租不收者至十余年”的结论。有当代学者据文帝晚期汉墓出土木牍关于征收“刍、禀(田租附加税,税额比田租少)”的诸多记载,反驳了前者的观点。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前者源于古代典籍,观点更接近历史真实
B.后者出自一手材料,得出的结论信度更高
C.两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成立
D.二者研究视角不同,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分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