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0 道试题
1 . 明清两代,地方官员上自督抚,下至知州知县,都有督责人民植棉纺织的责任;不论社会条件是否适宜发展棉纺织业,处处都有人提倡。到15世纪末叶,棉花已“遍布于天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B.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C.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 . 从16世纪20年代一直到18世纪末期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有20多个入觐的西方使节被迫向中国皇帝行了跪拜礼;1793年大英帝国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进入中国境内后,车队被清廷强行插上标有“英吉利贡使”的旗帜。据此可知(       
A.朝代更替延缓制度创新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地位
C.外国使节需要更新观念D.宗藩体制影响中外交往
3 . 中世纪早期,日耳曼各王国对部落时代的习惯法进行了编订,形成了日耳曼法,与罗马法并行使用。日耳曼法保留了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规定的契约种类较少,债权与债务关系较为简陋。这些规定(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折射了当时的经济水平D.受到传统罗马法的影响
4 . 1921年,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经反复商讨,列强勉强同意将中国关税由实征3.7%增至5%,另外允许增加2.5%的附加税,增加部分由九国代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控制。这反映了(     
A.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中国海关B.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走向近代化
C.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艰难D.一战后列强对华侵略卷土重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谟拉比法典》第12条规定,诬告者死刑,被告者为证明自己无罪,则须投水求河神决定:浮起来的,无罪;沉者即有罪。第23条规定,被盗窃者为证明自己确乎遭受损失,可在神前发誓,则盗窃发生地点或其周围之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有失物 。这些规定(       
A.借助神意维护统治秩序B.反映出阶级矛盾的加剧
C.扩大了王国的统治基础D.确保了民众的合法权利
6 . 下图所示为1790-1797年英国部分地区一些行业工人周平均工资情况(单位:先令)。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妇女劳动生产率较低B.棉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C.工业革命提高了就业率D.女性遭受严酷的剥削
2023-11-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英国人傅兰雅(京师同文馆教习)在编译西方医书时,将原作中按字母顺序排列的病名改为按照中国传统医学中疾病的分类来排列;在强调清洁、通风等与环境卫生相关方面的重要性时,除“卫生”一词外,他还使用了“却病清神”等与传统中医理论相近的字眼。这些做法(     
A.促进了西方医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B.向民众普及了卫生健康信息
C.实现了西医与儒家文化的有机结合
D.是务实高效的编译书籍之策
2023-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代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文化中蕴含着我们民族的许多优秀传统,表现在为人处事上它要求人们宽大为怀,在持家方面要求人们勤劳节俭,在为官方面强调清正廉洁,在读书上强调读书做人,等等。由此可知,宋代家训(     
A.有利于强化基层治理B.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D.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培根所开创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想流派极大地影响了欧洲大陆的思想发展,加速了苏格兰民族的苏醒,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活水源头。早在1561年,苏格兰新教派改革家诺克斯通过长老会向苏格兰国会提交的《规章一书》中,就建议拨出全苏格兰教产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兴办国民教育,当时苏格兰的大学教育甚至比英格兰的牛津、剑桥更有活力。18世纪初,拥有活跃港口经营贸易的苏格兰在合并到相对稳定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之时,便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苏格兰这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中涌现出了休谟等诸多思想家,波及法、德、美等国,其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摘编自李雪丽《苏格兰启蒙运动概论》

材料二   宗教是启蒙运动最复杂、最棘手的主题。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腐败的宗教”的批判与反思,对“真正的宗教”的启蒙与建构,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在休谟看来,与狂热相比,迷信更可恶,带狂热色彩的宗教在发轫之初都比较暴烈,在不知不觉中潜入人的灵魂深处,进而让教士树立起牢固的权威。休谟认为“一切超自然的神奇的传闻特别在无知的野蛮民族为多”,无知与愚昧是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亦是宗教不断变质与败坏的认识根源,斯密在休谟的基础上指出,“科学是对于狂妄及迷信之毒的大消毒剂”。当时苏格兰的牧师们“经常被发现乐于培育和鼓励这些败坏的观念”,罗伯逊的看法也如出一辙,他认为“宗教的牧师们就成为迷信和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项松林《苏格兰启蒙运动与宗教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批判“腐败的宗教”的表现,并指出其构建“真正的宗教”的方式。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之间关系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阶段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非典”爆发时期(1978一2003年)发展卫生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时期(2003-2015年)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尝试实现城乡间、区域间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通过立法得以保障
“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时期(2015年至今)“健康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实现从宏观卫生制度建设向日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塑的转变是“健康中国”战略从高屋建瓴到落地生根的题中之意

——摘编自李洁《从“制度”到“生活”:新中国70年来公共卫生政策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2023-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