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末,在利玛窦的推动下,传教士纷纷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祀郊天,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礼节习俗,并提出“耶儒合流”论,他们主张将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宗法思想与罗马天主教教义体系相融合。传教士的这些做法(     
A.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B.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C.旨在丰富天主教的文化内涵D.反映了中西文化一体化趋势
2023-07-20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今天,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人口分布的一个最突出的趋势,是人们定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和邻近的农村,即外城。人们通常在外城生活,在城市中心城区工作,一个更广阔的城市业已出现。这一现象(     
A.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B.加大了城乡之间的隔阂
C.推动了城市交通事业的进步D.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3 . 工业革命开展之前,英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地区,但是随着曼彻斯特等地区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大量中小城镇兴起,使英国经济重心开始向西、向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促使城市经济资金不断流入工业领域,将越来越多的农民吸引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反映了英国(       
A.近代城乡差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B.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产业结构
C.劳动力集中加重了城市治理负担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之间相互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丝路的起源,源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认知而进行的地理探险,是人类的好奇心驱使下的自觉本能行为,但在中世纪往往与贸易、移民、旅行、战争、种族冲突、宗教传播等密切相关,其兴衰变迁往往与欧亚民族迁徙、政治版图、国家实力、科技进步等相关联。两汉时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隋唐尤其是唐朝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进入繁盛时期。随着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运成本的比较优势,使海路逐渐兴起,陆路逐渐式微,海上丝路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并大有取而代之趋势。就中国而言,在统一的时代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国强则丝路盛,在分裂的时代中原割据国力较弱时,往往周边民族或政权势力强盛,这时陆路丝路阻断甚至废弃。古丝路主要是一条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物物交换、货物交易是主要形式,既有民间商人交易,也有宗藩之间的朝贡贸易,输出的依次是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的中国特色物产,输入的则多半是香料、药材、珠宝玉器、珍禽异兽等域外奢侈品。古丝路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相随而至,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摘编自《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材料二   汉代开通了中国由海道与西方交通的航线。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的要冲,联系着中国到东南亚和印度洋的交通,也是国际经济文化汇集的要点,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区域。当时的南海众多岛屿都是我国政府管制之下的……"海上丝路,的兴旺和发展,促进了番禺市场的繁荣。罗马的玻璃器具,非洲的象牙、犀角,西亚的银器,南亚和东南亚的琥珀等异域珍品,也通过此路运到番禺,再经陆路转运到汉朝的都城长安,供皇室贵族享用……海上丝路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十分明显。佛教僧人频频来往,是南海"丝绸之路,繁盛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外贸易带动了海外移民,促进了南海区域的民间往来,海南由此成为全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摘编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兴起和发展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海在中国古代海上丝路贸易中的地位。
5 . 有学者对辉格史学中反复强调的“《权利法案》是对“‘古老自由和权利’的重申”“王冠上的花朵未动分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认为《权利法案》虽对“旧法律”中国王即位之初的征税权不得超越议会授权范围加以重申,但同时也明确附加税和调整税率权力的转移。该学者意在强调,《权利法案》(     
A.折射出历史传统对政治的影响B.形成了对王权的制约机制
C.促使政治权力呈现民主化趋势D.渗透着浓厚的革命性色彩
2023-06-12更新 | 164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03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说,人口生态学家威廉·萨瑟兰对6809种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进行统计后发现:“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濒危世界遗产名录》B.《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
C.《世界遗产公约》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23-05-21更新 | 639次组卷 | 10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德宗年间,宰相杨炎因与京兆尹严郢有隙,暗中指使御史弹劾严郢,致使严郢被降职。卢杞任宰相后,将严郢提为御史大夫,共谋治杨炎。为构成杨炎罪状,严郢无故逮捕了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以刑逼供,导致杨炎被流放至崖州。该现象说明(       
A.相权膨胀导致监察效果不佳B.唐代君主专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C.封建监察制度无法发挥作用D.朋党之争导致监察权力的异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图1、图2是宋朝小品(小尺寸)花鸟画。该类作品状物精微,力求构思新奇,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表现出独特的趣味,在中国花鸟绘画史上达到了一个高峰。据此可知,这类绘画(     
A.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B.具有科学求真的精神
C.体现了文化世俗化趋势D.承载文人的价值追求
10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着手改革司法制度,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和《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等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刑讯体罚,明令“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鞠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其从前不法刑具,悉令焚毁。”这反映出(     
A.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B.封建刑讯制度终结
C.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趋势D.司法体系的成熟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