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盛世“的一大特点是国家粮食储备充足。汉武帝时太仓中储存的多为北方种植的粟;而到唐代开元盛世,南方的稻米已经在粮食储备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社会秩序稳定
C.南方农业得到发展D.曲辕犁的使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的采用和向定居社会的转变,将人类暴露于以前从未遇到的大范围疾病面前,结果是健康的严重退化。定居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渐多的人口最终得挨在一块生活,或者至少得时常地 相互接触,这一点对人类的直接环境和他们的疾病都有深远的影响。主要的变化是人类日益暴 露于传染性疾病之下,这些疾病的爆发构成世界大部分地区复杂社会演化的永久背景。

——[英]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些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 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 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 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 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 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被遗忘的传染病》中,克罗斯比探讨了 1918—1919年大流感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的 影响。他认为,这场大流感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传播到以欧洲国家为主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参战国,造成了大量士兵和平民的死亡。据保守估计,大约有55万美国人死于这场流 感,而美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总计 42.3万人,远远少于这个国家在10个月之内死于西班牙流感的人数

刘文明《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考察历史一克罗斯比治史方法初探》


(3)1918-1919年大流感起源于哪个国家?克罗斯比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采用了什么方法?

材料四   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的一 句有些让人诧异的话,而瘟疫背后的几乎所有真相都让人吃惊人类可以从容地对付咆哮怒 吼的雄狮和虎豹,却奈何不了无声无息的蚊子和跳蚤。任何和我们亲密的动物都可能成为我们 致命的杀手。寄生物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游移以及它独特的潜伏本领让人类痛苦不堪,所谓的抗 体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自欺欺人。

叶金《人类瘟疫报告:非常时刻的人类生存之战》


(4)《人类瘟疫报告》一书中指出,“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你 是如何理解瘟疫“在当代是考场”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1-07-08更新 | 9650次组卷 | 105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国时期“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商鞅变法则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这说明
A.个人奋斗决定社会关系变动
B.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相互推动
C.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D.战国时期的大变革造就了商鞅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世纪上半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推到了顶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和印度反英斗争代表了亚洲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促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阶级变化的根本条件是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
C.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D.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加剧
6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需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具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根据材料内容,分别提取三项有效历史信息,并说明其对于历史研究的具体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欧洲文学作品中的封建君主大多为正面形象,作家在作品中多有歌功颂德;而到了18世纪,君主在文学作品中则变成了腐朽、堕落的代名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文学流派的发展B.封建君主地位的下降
C.社会主流思想的转变D.天主教会统治的腐败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 、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即便在种棉技术于12到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 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由此,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的第一步,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棉花帝国”不仅改变了非洲的命运,也改变了美国的命运,并将其变成了“棉花帝国”网络中的关键一环。1787 年英国从美国进口的棉花仅2200万磅,到19世纪40年代后期,英国甚至要仰仗美国南部供给其所用棉花的80%以上。而美国北部的棉纺织业对南方的原棉需求,1815年为54000包(每包500磅),到1860年达到845000包。1793年和1850年,在南方各州的要求下,联邦政府通过了“逃奴法”,强制把逃亡到北方各州的奴隶遣返送回南方奴隶主手中。19 世纪60年代前,美国领土得以迅速扩张。在新获的领土上美国不断增建蓄奴州,美国联邦宪法生效时,南部只有6个蓄奴州,至美国内战前夕,蓄奴州达到了15个……19世纪上半叶,成为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大发展的半个世纪。

——摘编自邓俊康《19世纪上半叶美国南部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大发展的原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棉花帝国”的建立,并分析促使19世纪上半叶美国棉花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