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卓氏“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宛孔氏“用铁冶为业……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与名……家致富数千金”。另据《后汉书》记载:樊重“好货殖……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地三百余顷”。这折射出汉代(     
A.重视商业,以商致富B.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C.喜好郊游,攀附权贵D.崇尚黄老,无为而治
2 .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2023-07-17更新 | 6236次组卷 | 38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

量地而立国,计利而蓄民,度人力而授事……利足以生民。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编整理自《荀子》

材料二   《国语》记载:“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音zi,古代供祭祀的谷物)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人口)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财物增长)于是乎始,敦庬纯固(强大国力,庬,音mang)于是乎成”。农家学派强调抓住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要素,即人力、气候、土壤和地形。为此他们经常劝告统治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得时之稼,其臭(音xiu)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位变强,凶气不入,身无苛殃”。

——摘编自唐任伍、孟娜《先秦农家学派的民生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重农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地位和民生角度分析先秦时期重视农业的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记载。至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中亚地区就与中亚诸古国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开始了由国家倡导并有效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友好和平交流。 自此,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联系与交往在两千余年间延绵不断,尤其是在唐代达到了鼎盛。各个历史时期友好交往的史实都有文献或考古资料的依据。通过丝绸之路,中亚地区的葡萄、石榴、良马、珍禽传入中国,还有制糖技术、琉璃技术等也经中亚传至中国。而中国的冶铁技术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传入中亚费尔干纳盆地。8世纪之后,造纸术、雕版印刷术等技术被带到中亚,并由此传至西亚和欧洲地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往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发展。

——摘编自许尔才《略论中国与中亚的文化交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意义。
5 . 据史书记载,礼、乐、射、御、书、数是商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必修科目。如《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养国子(公卿大夫子弟)以道,乃教之六艺”。据此可知,商周时期的学校(     
A.提升了商朝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B.意在为统治者培养人才
C.推动了“文化下移”运动的兴起D.加快了社会转型的速度
2023-07-06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志是记载地方情况的百科全书,“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宋朝,地方志逐渐定型。明清时期,朝廷统一规划方志体例内容,基本涵盖疆域、风俗、户口、学校、祠庙、人物等纲目。人物纲目往往下设忠臣、孝子、列女等目。风俗则记载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衣食住行、岁时节日等,修志者会对习俗美恶进行褒贬,“以示惩劝”,并肯定一些地区“虽在边土,亦与中州无以异也”。贵州、广西等地的地方志大多专设《土司》条目,对土司的守土之功予以肯定;还尤重学校、选举等条目,详载本地书院、社学,以激发学子崇学之情。

——摘编自刘永强《明代方志功用说探研》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地方志的编纂进行改革和创新。“旧志卷首常列圣制一门,尊王之意也,而今删去圣制一条。”“星占”、“象数”等内容多被“经纬度”、“气候”等取代;礼乐、列女等门类逐渐减少,增添了实业、交通、金融、卫生、外交等新生事物。有些方志将大事分为国际、国内两栏,将电线、铁路、公路、县城等以图例的形式清晰标注,并为一些实业家和革命党人进行记述宣传。

——摘编自萧放《近代以来新方志学研究与编修实践》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地方志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民国时期地方志编纂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编纂地方志应该包括的要素。
2023-07-0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分班(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汉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但封国王侯以牛肉为奖赏赐予臣属的现象屡屡发生,在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菜谱中亦记载丰富的牛肉菜品,如牛肉羹、烤牛肉等。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法律制度流于形式B.自耕农生产遭遇了困境
C.中央权威面临挑战D.豪强地主势力日益膨胀
8 . 据《古今乐录》记载,“横吹”即“胡乐也”,是张骞凿空西域后,由中亚一带传入中原。唐朝时,“洛阳家家学胡乐”。这反映了(     
A.国内民族关系的融洽B.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
C.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D.民众生活的富足安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东罗马的历史典籍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天,东罗马皇帝利奥在朝上接见来访的阿拉伯帝国使臣。利奥以为是有关国事的访问,未料使臣却说是专为索求希腊典籍而来,用途仅仅是为了研究学问。利奥不禁为他们对学问的虔诚态度所感动,赐予珍贵典籍。这说明阿拉伯人(       
A.与各大帝国保持着频繁往来B.善于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C.以学习希腊文明为核心内容D.注重对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朝前期,重视人口繁衍,对生育一胎多子更是形成了完备的奖赏制度。据《大清会典》记载,凡有一胎生产三个小孩(无论生男生女)且都能存活的家庭,均由官府赏给米五石、布十匹。这一规定(     
A.增加了满族的人口比例B.表明男女平等观念萌芽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加重了朝廷的经济负担
2023-03-30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