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
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
后晋936—947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
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
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2023-07-10更新 | 126次组卷 | 37卷引用: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种姓世袭。实施种姓制度的印度(       
A.人民社会地位下降B.社会阶层流动受限
C.必然会落后于世界D.职业选定唯种姓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B.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C.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巴格达经济文化发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世纪的欧洲庄园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居民使用,还拥有绝大多数的农具和牲畜,一般不从外界购买商品。这体现欧洲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自给自足B.等级森严C.自由开放D.外贸发达
5 . 下图为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部分展品。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       
       
   皇家海军精密计时器                        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6 . 1946年2月,杜鲁门签署《1946年就业法》,根据此法,联邦政府必须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政策、职能和资源,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据此可知(       
A.美国继续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杜鲁门政府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C.这一时期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D.过度的社会保障导致经济“滞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学者高九江指出:“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下列选项中属于启蒙运动产生的“新的历史条件”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
C.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文艺复兴的原因及实质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及其代表人物,概述启蒙运动对欧美的深远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发布《军人敕谕》,鼓吹武士道。据此推知,明治政府的措施(     
A.使得日本走向独立发展道路B.消弭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清除了日本封建势力的残余D.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与侵略性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