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2 道试题
1 .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简衣(部分)

国家确立方式确立的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民主共和制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内战)
法国大革命多次反复,最终确立民主共 和制
俄国农奴制改革君主立宪制
德国王朝战争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君主立宪制

——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成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后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极大发展的表现.
(3)综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里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统治两河流域。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归纳西亚早期文明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西亚还形成了哪些独具特色的文明成果?
(2)西亚早起的文明发展模式是否适合材料二地区?说明理由。
4 . 在16-17世纪,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是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科学革命D.工业革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律》规定偷窃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要罚三十天劳役。刑罚主要分三类:一是死刑,通常有弃市、枭首、腰斩、车裂、磔。二是肉刑,有黥、劓、刖、宫和笞。三是徒刑,一年至五年。另外,有野蛮的连坐法和族刑。

《汉书》记载,汉文帝时废除部分残损肢体的肉刑。

《唐律》有造意(主谋)从重、随从减轻、犯罪者自首可酌情减免、区分故意和过失,以及累犯加重等规定。死刑分绞、斩两等。允许除十恶以外的其他罪以钱赎罪。还对老、幼、废疾和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减免刑罚。

——摘编自陈光中《我国古代刑法的演变》

归纳秦朝、汉朝和唐朝刑法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020-02-04更新 | 445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三   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依据所学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突厥、吐蕃、靺鞨)的方式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经略吐蕃、台湾的措施和意义。
(4)如果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上述材料确立一个主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政府放宽戏曲管制,儒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戏曲创作。至明代中晚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性的解放、思想的自由成为不少自由文人追逐的目标。儒士们也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生活的趣味。戏曲作为市民文化的一种代表,其强烈的娱乐精神是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和生理追求,这就扫除了儒士创作戏曲的心理障碍。明代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都有明显的儒学背景,从而使宋代以来就形成的以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为主要创作者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摘编自边吴丽《明代儒士创作戏曲现象及其原因》

材料二   清初以来,昆曲作为文人雅士的时尚以及在宫廷相府中的走红,其刻意追求高雅品味,日益脱离大众。18世纪后期,随着四大徽班的进京,京剧逐渐形成。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京剧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综合了各种地方戏的表演艺术,曲词远较昆曲通俗,题材内容也多为市民喜好,因而流传日益广泛,最终成为所谓“国剧”。

——摘编自刘勇强《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主要创作者及戏曲创作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初以来戏曲发展的趋向,分析京剧成为“国剧”的主要因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闹危机,苏联获良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苏联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1933年11月16日,美苏宣布恢复邦交。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际联盟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然而,苏联后来却错误地总结“经验”,走上单一的计划经济道路。而西方国家则加强了国家管制,逐步在经济发展上超过苏联。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保护队可以把青年集合在保护营中,他们在这里衣食无忧,远离了那种容易违法犯罪的城市环境。自从1933年来,少年管教所里所下降的收容者之数,其中有25%与保护队的成立有关。“许多军事生活必需的条件——纪律、医疗、主要的训练——这些都包含在保护队的项目里面”。在大萧条时期加入保护队的成员,后来有90%的人在部队中服役。尽管民间资源保护队在20世纪30年代以其出色的表现而颇得众望,但罗斯福从来没有能够说服国会宣布其为永久性的机构。194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结束了该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使苏联成为大萧条时期“大赢家”的因素。简述苏联成为“大赢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历史作用。
2020-05-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4月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提出,二战以来,美欧关系经历重大调整,实现了从“特殊关系”向“正常关系”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至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终建立了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确定。50年代,尽管双方在西德重新武装、对苏态度以及苏伊士危机等问题上出现分歧,但……美欧仍存在根本利益的一致,加上这一时期保守主义在大西洋两岸盛行以及美欧领导人之间的友谊,大西洋联盟的运转基本正常。

材料二   曾几何时,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在西欧还不受欢迎,但到了60年代末,大多数西欧国家都主张在外交政策上同美国拉开一定距离。……里根政府时期,法德英等国还坚决反对美国阻挠西欧与苏联进行石油管道交易的“治外法权”行径,并顶住压力同苏联履约。……1986年里根政府事先未与欧洲盟国磋商差点就削减战略核武器问题同苏联达成协议,令西欧国家大为震惊……60年代以后,美欧关系从战后初期的绝对依附状态向控制反控制的状态转化。但尽管如此,美欧“特殊关系”的大逻辑依然存在

材料三   今天的美欧(盟)关系是超越传统的大西洋同盟的框架发展起来的包括经济、政治及安全关系在内的一种新型双边关系。……如果说冷战期间美国主导了大西洋同盟的话,那么,欧盟在冷战后美欧“正常关系”的演进终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欧关系态势的变化,导致这一关系实质的改变……

——以上材料均摘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及“根本利益的一致”?并分析影响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形成的国际性因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60年代以后美欧关系为什么出现转化?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美欧“正常关系”的实质。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美欧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