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某个班的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时候出现如下标题,明显与史实不符的是
A.《浅议世界早期纸币——交子产生的原因》B.《趣谈清朝的军机处》
C.《简述宋代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制的强化》D.《论明清内阁制度的沿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9-11-06更新 | 125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6届西藏区拉萨市第三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以洛克三权分立思想为指导的政治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国王依然掌握着相当大的行政权,恩赐制依然是主要的人事制度,当时封官许愿、卖官鬻爵的现象司空见惯,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议会改革后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长期执政,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直到18706月,格莱斯顿政府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并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几种类型?并说明近代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进入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面貌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3)综上所述,谈谈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治重心由周天子逐渐转移到公室、卿大夫集团。以统治阶级“内争”为特色的社会秩序急剧变动,最终造成了社会结构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极化。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礼之用,和为贵。”“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主张相应的学派,简述这些主张共同宣示的理念。
2023-11-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统治者素来秉持“仁政”思想,扶助贫困人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要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贫困认定之后,政府会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在扶贫方式上,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官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授予荣誉称号。另外,官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了一些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每逢冬春时节,官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官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可免除部分劳役。

——摘编自祖铨《中国扶贫史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扶贫政策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参加过遵义会议的伍修权同志曾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情景:“……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毛主席稍后作了重要发言……批驳了博古为自己作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材料三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在批判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后,遵义会议作出了什么重要决定?遵义会议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021-09-04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3)根据材料三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020-10-21更新 | 571次组卷 | 2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文综历史试题
9 .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2020-06-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朱熹《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材料二中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根据赵普的对策,你能概括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吗?
2021-01-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