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6 道试题
1 . 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
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墨子》写道“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①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②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
③儒家学说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   ④卿大夫掌握实权导致权力下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马铃薯与欧洲

材料   与马铃薯初相识的很长一段时间(近150年),欧洲人都对它抱着疑虑和鄙视的态度,更多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或药物种植。爱尔兰算是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再没有其他任何植物能在这么狭小的一块耕地之上,喂养如此众多的底层贫穷的爱尔兰人。

18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扩张,工业化吸引越来越多人口进入城市,马铃薯在英格兰农工阶级的日用饮食地位愈显重要。相比之下,欧陆农民对马铃薯的态度似乎较为迟疑,法兰西人、日耳曼人在英格兰人之后,也开始从事它的栽种。法国药剂师巴曼提耶对马铃薯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也采取积极举措进行宣传。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为此颁布了血腥的“马铃薯种植法令”。尤其是每逢饥荒过后,马铃薯的生产就冲刺上扬。到19世纪初,马铃薯早已成为欧洲人民不可或缺的粮食了。此时,东欧的斯拉夫民族也衷心接纳了这个植物。

概括16-19世纪马铃薯在欧洲传播过程中体现的变化。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马铃薯得以在欧洲传播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卧薪尝胆

材料一   1903年创刊的《东方杂志》以启导国民为宗旨,由支持维新、立宪的张元济主编。1904年,有人在该杂志上发文指出,“廿年沼吴……彼之卧薪尝胆,无忘前耻者,此物此志也”。他认为,比当时中国正被反复欺凌的现实更令人心痛的是,中国面对凌辱而毫无羞耻感。

材料二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由陶行知等人发起,倡导平民教育和农村教育。1938年该会发表的一篇越王勾践故事写道,在离开越国之前,勾践已经构想好了计划,因此这不是真正的“投降”。几年后,当听到他们的越王会很快从吴国回来时,越国的百姓为他们的“抗战”领导人回家而欢欣雀跃。在勾践回国后,他发起了一次“总动员”,认识到越国如果要报仇雪恨,首先必须要教育和训练百姓,“男女老幼全国人民一起总动员”。作者在故事结尾写道,“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目前的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解放,卧薪尝胆的教训,还是有很大的意义哩!”

材料三   1961年有剧团尝试创作一部“卧薪尝胆”为主题的戏剧。创作者之一范钧宏认为应更多地重视面对逆境的坚定的恒心。还有创作者认为,必须表现出当代的精神,关注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需要做的事情,是减少或完全删除忍辱负重的主题,同时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振奋国家的时代精神。

近代以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断革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5 . 文化的差异与消弭

材料一   考古学视野下秦与东方六国的差异

类别六国秦国
①铜陶器物演变连续性战国中期发生断裂
②墓葬等级序列多阶层、小间隔,从国君到大贵族、普通贵族、平民,呈金字塔形结构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
③城址等级序列国都以下,中等城市、小城市,逐级递减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

(1)结合所学,推断导致类别①在秦国发生断裂的重大事件,说明②③差异反映出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秦朝建立后面临如何对待各地区不同文化的问题,秦以吏、法、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由此,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制。在东方政策问题上,秦始皇想快速实现文化统一、刘邦则容忍不同区域文化存在,结果都不成功。这个时候,第三种方案登台了,这就是儒家学者提出的“德教”。因此,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西汉“在文化上结束战国”的历程。
7日内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观察如表,表中数据的变化折射出(     
年份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国主要贸易对象贸易额占比
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展中国家西欧和日本
1957年31亿美元61.3%14.7%17.5%
1965年42亿美元14.3%33.4%41.0%
①中国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②中国对外政策调整
③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④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募役法,其原则是“计产赋钱,募民代役”,政府宣布老百姓交纳免役钱后即免除充当差役的负担。同时规定原来不必承担差役的官户等,都要按照免役钱定额的半数交纳“助役钱”。推行募役法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均平赋役B.强化人身控制,稳固统治
C.抑制土地兼并,发展生产D.限制高利借贷,缓和矛盾
7日内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8 .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这可用来说明秦国(     
A.地方管理制度严格B.国家治理规范严密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统治区域达至江南
9 . 有学者提出,黄河流域文明发展中存在“三条线”,以及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三部族集中分布的“三大块”(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周三代政治势力未超出部族板块B.先秦时期中原华夏势力向北进抵甲线
C.古代少数民族南下均定都甲乙线之间D.历代大一统王朝都建都于丙线的附近
7日内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秦汉时期官印使用普遍,其规格较后世印玺偏小。如表是部分官印的介绍,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印文说明规格(单位:厘米)
皇帝信玺秦朝皇帝用印2.6×2.6
文帝行玺西汉南越王用印3.0×3.1
滇王之印西汉滇王用印2.4×2.4
楚司马印西汉楚国官印2.2×2.1
太官之印西汉少府官印2.2×2.2
①反映了“推恩令”实施的效果   ②体现了秦汉时期的官僚政治
③狭长的简牍影响了官印规格       ④印证了汉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