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8月,中共成立了以上海为总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下半年至1922年年初,由于各地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的出色工作,各区工业和交通中心都建立起强大的工会组织,如上海机器工会、汉口租界人力车夫工会、湖南劳工会、华南的广东全省土木建筑工会等。通过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工人群众的觉悟都有较大的提高,于是罢工斗争随之频频发生,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全国各工会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劳动大会于1922年5月1—6日在广州举行。大会以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又发起了劳动立法运动,这使罢工高潮在全国普遍地展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由于有了大革命失败的切身痛感,在革命斗争方式上,中共的转变是很迅速的。面对国民党的野蛮屠杀政策,中共”以牙还牙”。“八七会议“要求全党举行城市武装起义、农村展动来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城市武装起义很难搞起来,唯一取得短暂胜利的城布起义(广州起义),在三天之后便被镇压下去了。农村暴动却在许多省都搞了起来,但起义的目标依旧是进攻和夺取城布。从起义的直接目标来看,它们也遭到了挫折和失败。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或在农村暴动进攻城市失败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变化的原因。并谈谈从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中得出的启示。
2 .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创制和演变,充满着政治智慧。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6郡;郡辖县1 000左右,大县设令,小县置长。汉承秦制,并随着疆域的扩大,郡增至83个。汉武帝设置13部刺史,将各郡分置于各部监察之下。东汉改“部”为“州”,改刺史为州牧,全面掌管一州的行政、军事、民事大权。宋朝设置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对各州进行监控。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材料二 西汉文帝时“以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草创刺史制度。武帝元封五年,把“监郡御史”系统、“丞相史”系统和“派遣使”系统三者糅合为一,“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级,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六方面职责)。”至此,刺史制度正式确立。至成帝时“罢刺史,更置州牧。”东汉光武初年,州牧已拥有地方军事和行政权力,刺史走向地方官化。至汉末灵帝,中央失去了对州牧刺史的控制,刺史州牧的监察职能也完全丧失,州、刺史部由监察区变成一级行政区。两汉刺史制度寿终正寝。袁绍、刘表等都是从州牧起家,手握实权,割据一方。

——摘编自刘运玺《关于两汉刺史制度的几个问题》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西汉、东汉和宋朝地方行政层级的演变过程。西汉和北宋初期,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作了一定调整,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概括两汉刺史制度演变的主要过程及其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刺史制度形成后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演变和刺史制度演变的历史启示。
2023-07-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瑞金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在随后的汉与大宛、龟兹等西域地区之间最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场景。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

——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至宋朝,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此时,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此外,政府还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以“掌善货贸易之事”。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虽然在清朝经历了短暂的复兴,却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并逐渐陷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仍以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为主。

——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丝绸之路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历程的认识。
2023-08-02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双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发动全面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同年1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甫抵陕北,毛泽东即预言“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走向大战”。

19377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毛泽东认为接下来就是希特勒同各大国打,而且确定无疑。“目前的战争发展到世界大战之间,是不会间断的,人类的战争灾难不可避免。”

19383月,德国侵吞奥地利。同年10月,毛泽东明确地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法西斯国家,另一类则是民主国家。他再次预言“世界一定会打更大规模的战争”。

——摘编自王树林《毛泽东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选择毛泽东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条或多条预言,谈谈你的看法,并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初,对农业体制改革进行了“修补”,但整个农业体制并无大改。在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改革走向停滞的状况下,加上集体农庄对农民的保护,苏联农民已然习惯依附于集体农庄制度,对改革亦不感兴趣。同时期的中国,由于“文革”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让中国领导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也让中国农民自发地成为改革的推动者,·······中国农业体制的变化打破了以往集体统一经营的方式,以此为起点,逐渐走上了一条成功的渐进改革之路。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20世纪70-80年代农业改革的差异,并谈谈中苏农业改革对当今中国改革的启示。
6 . 中华文明同马文化,紧紧相连。看看新华网的报道:据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中国籍青年学者晏然介绍,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文化中马的形象,也深深地烙上了“礼”的印记。以下是关于不同时期马的自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甲:我曾驮着商人们出发,走出玉门关,一路向西。骆驼大哥负责驮着沉重的货物——丝绸、瓷器、茶叶……我们要去很多五光十色的都市,在那里用丝绸交换香料,用瓷器交换海珠,用茶叶交换药材,然后满载而归。

马乙:我跟随李世民(唐太宗)平定了天下,打下唐朝的江山基业。我驮着玄奘法师渡过汹涌的大河,跨过山巅,飞越云端,陪他在孤独的夜晚听风听雨。皇宫里最受皇帝宠爱的,除了我就要数美丽的杨贵妃了。我们一起踏青、赏花、打猎、舞蹈,连大诗人李白都被贵妃的雍容气度折服。

马丙:即使是乡下的读书郎,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骑着我,戴上大红花,得意扬扬地去朝中做官。我喜欢和这些宋朝的读书人一同出游,去看山外青山楼外楼。

马丁:孩子们总是活力满满,天真烂漫,跟他们玩耍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是孩子们最心爱的玩具。就这样跑啊,跑啊,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拥有了更强的力量,去驾驭更快的速度。当一种名叫“汽车”的东西轰隆隆地来到我面前时,我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马自述”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道德、哲学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

孟德斯鸠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法是从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的关系……人也有自己的法。”

————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材料二   在思想文化层面,中华文化的核心一一一一儒学以及孔子的思想对欧洲近代以来的著名思想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既是基于长期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沉淀和物质准备,也凭借西方传教士出于在华传教的目的和启蒙思想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仰仗中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内在特质。

————顾友仁:《基于当代视野的中华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推广学习儒学的原因?
(2)儒学不仅影响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从儒学某一思想主张出发,谈谈你对儒学现实意义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9年后,全国各地发生了毁学事件,宜春毁学因斗争激烈,波及范围广,在社会上形成了轰动的影响力,并见诸《申报》《大公报》《时报》等报纸杂志。

在江西“宜春县北乡月前因收抽学捐致起乡民仇抗,会匪乘机从中煽惑,召集党类数千人围城驻扎,必欲入城肆杀”。《时报》指出:“宜春县学绅籍学苛捐,激成民变。”《申报》称“或谓该处绅董,因办学勒捐,处置不当,致激乡民之怒。”同时袁州学界纷纷认为徐贞等妒忌该地乡绅办学,“乘前革县吴征收统计,捏称学捐纠众围城胁”,难辞其咎。……在宜春,清末科举停废较为仓促,同时学堂准备不足,……“师资复缺,堂内课程强半是书院旧制。”巡防营勇与小学堂发生冲突,营勇含愤误杀、伤中学学生。

“学务自光绪二十九年开办至今,不下二十余所,虽尚未普及,而城乡市镇亦可谓渐次发达”。而经过毁学民变事件之后,宜春本地“毁全邑学校二十余所”。一直热心教育的地方乡绅心灰意冷,遍布乡村的士人开始从乡村流向城市。……民变平息后,政府以为宜春当地官员“惟平日于劣绅苛捐毫无防范,亦难辞咎”,以温和手段对待民众,这是以往政府所不具有的态度。与之相反的是,在面对政府的和善之举时,乡民仍是疑惧不已,“追夺之事,该乡本来附和,人众一闻拿犯……各有村抗拒之谣,营县退为难”。

——摘编自罗添尹《清末新政下科举废除的回应》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宜春毁学事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清末宜春毁学事件的认识。
2023-05-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