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其顿征服希腊后的希腊化时期,地中海世界的各个种族和文化的交融已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早在罗马吞并巴尔干地区之前,就有罗马人开始学习希腊文化,与东方进行贸易,罗马人出现在爱琴海各地。许多意大利农民或被大土地所有者驱逐,或因服兵役而离开家乡,受到城市奢侈消费的吸引而进入罗马和其他意大利城市。……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刻是它不仅充分吸收其积极成果,而且对其消极面也有所回避。罗马希腊化的进程一直在继续,但罗马人最终走上的是一条有选择性的希腊化道路。

——摘编自王振霞、王玉冲《古罗马城市与城市化》等

材料二   拜占庭文化绚烂夺目,独树一帜。它包含三种文化要素,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其丰沃的生长土壤,处于独尊地位的基督教信仰是其文化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同时它还从西亚、北非等地的近东文明古国文化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最终融合为拜占庭文化。拜占庭文化的重心是希腊化时代的各种世俗传统,这些传统对官僚的教育以及在逐渐形成的东正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拜占庭文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摘编自周巩固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化时期罗马文化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克福通信博物馆向人们展示通信的历史,展品突出了通信业从石器时代到邮局、电话和电视的演进,这里有历史陈列,有现代艺术,有亲子互动,比如教人如何制作隐形墨水和破译密码。这个博物馆最大的特色不仅展品非常全,是通信设备大集合,同时在与观众的互动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展品不是安静地冷冰冰地摆放在那里,而是可以让观众实践体验。

——摘编自严红敏《德国博物馆教育见闻述略》

材料二   荷兰国立博物馆始建于1885年,拥有超过100万件藏品。新建的荷兰国立博物馆秉承“开放”和“连接”的理念,建立了完善的藏品管理系统和图像采集的标准化规则,通过在网站上直接发布藏品数字化的数据和图像,重建数字博物馆,期望通过数字博物馆能接触到更多的观众,不仅能触动他们的心灵,还能把人、艺术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目前,荷兰国立博物馆拥有欧洲最大的开放艺术藏品数据,其中的开放数据和图像非常受欢迎。

——摘编自凯茜·亚赫《荷兰国立博物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1)据材料一,概括法兰克福通信博物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荷兰国立博物馆的独特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馆的作用。
2023-06-29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1521年,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期间,对当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王阳明采取行动,先后平定了横水、桶岗等处盗乱。为有效管理当地户口和百姓,他颁布了《十家牌法》,规定:十家为一牌……遇面生可疑之人,即行报官究理;或有隐匿,十家连坐。面对盗贼猖獗,他实施了在当地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之士的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军力不足的问题。为解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难题,他以“良知”说为思想武器,通过阐明是非曲直、人性善恶,直击盗贼心灵软肋,进而将之感化。及至清代民国,王阳明的治理模式依然沿用不辍,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

——摘编自陈海斌《从王阳明与海瑞赣南施政看明代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二“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是对法国分封制度最好的诠释。较为独立宽松的政治体系使得小领主们各自为政并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管理制度,其辖区相较于大领主便构成了早期的自治单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的流转,再加上自由民数量的增加,以乡绅为基层领袖,以自由民为重要参与的法国乡村自治初见雏形。13世纪在许多教区出现的以数百户村民构成的社区便是法国乡村自治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沙家辉《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结构性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治理南赣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时期法国基层自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沙皇独载制度在1917年年初倒台之时,美国人极其欢迎这场革命,认为它将唤醒俄国的战斗精神,并对美国的政治、经济与宗教影响打开大门,美国成为承认俄国政府的第一个国家……到布尔什维克掌权时,美国仍有大部分物资尚未启运,在随后两年中,在国务院与财政部知情和允许的情况下,这些物品被送到白俄(俄国贤产阶级政府残余势力)手中。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不仅在经济上,物资装备上给予反布尔什维克力量以支持,还参加了英法等国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

——摘编自茹滢《试析美国对俄国革命的反应(19051920)》

材料二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宁曾经设想过进行和平革命,列宁说:“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但由于临时政府的无能,八个月里三次改组,连个像样的政府纲领也没有,于是武装夺取政权成为不可避免的……十月革命使一个落后国家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开始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长征……20世纪30年代是最稳定最繁荣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社会生活已发生深刻变化,这意味着俄罗斯从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特型已经完成。

——摘编自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人欢迎的“革命”的名称,并分析美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氏族制演变而来的苏美尔城邦,在其形成之初主要有三个政治机构:城邦首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又称“公民大会”)。它们分别是从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首领、氏族长老会议和民众会议演变而来的。城邦首领有多种称号;他们是城邦主神的最高祭司,居住在主神神庙内,负责主持城邦的祭祀活动,掌控神庙的经营和修建;他们还主管城邦水利工程的修筑,他们平时参加政权管理,战时统帅军队。据史诗《吉尔伽美什与阿伽》记载,乌鲁克城邦在面临外敌入侵时,城邦首领吉尔伽美什的抵抗主张虽遭到贵族会议的反对,却在得到公民大会的支持后实现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为了统治疆域广阔的国土,古巴比伦国王宣扬自己是众神之王。国王不仅有权任命和罢免官员,还全权处理国家的一切事务——包括军队的、宗教的、行政的、司法的……他们在都城中心下达指令,由下一级的官员负责传达,政令被一级一级地传达下去,使所有人遵守。汉谟拉比统治时期,一个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及一套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官僚机制逐步成型。

——摘编自[英]莱昂纳德·W·金《古代巴比伦:从王权建立到波斯征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美尔城邦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谟拉比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移民数量是1718世纪移民数量的总和。1811年英国总人口是1197万,1931年是4479万。据统计从18151930年,有1140多万人从英国移出。这些移民主要迁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方,其中大部分去了美国。19世纪上半叶殖民署为移民提供资金、信息,组织他们向外迁移。19世纪后半叶官方的资助仍在进行,但非官方机构表现得更为积极,包括各地工会组织、慈善机构等等。工会资助的移民大部分去了美国,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英国移民的迁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地区的人口和民族构成,对这些地区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编自镡娴娴《19世纪英国人口对外迁移问题探析》

材料二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人口外迁的特点,并分析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华人“下南洋”与19世纪英国人口外迁的不同点。
7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

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023-06-14更新 | 4123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工业革命开始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并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议会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它适应了英国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和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保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近一百年间,英国政府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掠夺、强盗式贸易、贩卖奴隶和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完成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一大批的自由劳动力与大量资本。此外,手工工场训练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他们积累的生产经验也直接推动了各种机器的发明。同时,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等自然科学成果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王铭王薇《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成果
能源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1884英国帕森斯多级式汽轮机
交通1885德国本茨和戴姆勒汽车
1894美国福特制造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石化1859美国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67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电信1837美国摩尔斯有线电报
1876美国贝尔电话机
1894~1896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漕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始于秦汉而终于晚清,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要经济内容。漕运的发展轨迹与整个封建经济的动向密切相连。秦汉时期,漕运体现出无常制、无常时、无常额的特征,漕粮多为军事费用,漕运方向由东至西。唐宋时期是漕运的大发展时期,由于运河的开通以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漕运方向由东西向转为东南西北向,漕运渐趋稳定,有相应的成法、固定的职官和额定的年漕量,漕运成为一个较完整的经济体系。元代主要采用海运的形式运输漕粮。明清时期,由于历代的积累和统治者的重视,此期漕运的组织、机构、政策都十分严密和健全;明清漕运涉及的范围很广。此时,漕运重心已完全落在南方,漕运方向转变为南北向。

——摘编自吴琦《漕运的历史演进与阶段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兴起与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医与中药】

材料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古代中医的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到隋唐五代,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另外,唐代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其中《备急千金要方》中还用专门的篇目《大医精诚》详细论述了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历程及成果,提炼中医药学中所蕴含的重要思想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