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美国记者曾在《风暴遍中国》一书中评价说:“这一政治联盟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首创的,他们把最优秀、进步的人士吸纳到自己的政权中,不要求他们一定是中共党员,但要求其必须为实现人民利益、反对共同的敌人而斗争,并一定要与中共合作。实践证明,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政治同盟的实践(     
A.为人大制度的形成奠基B.提高了革命根据地的行政效率
C.推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D.易导致共产党丧失革命领导权
2024-01-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北洋政府时期,1912 年教育部颁布军国民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19 年,根据北京教育调查会研究结果,建议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作为教育要义,并通过联合会议决呈教育部,作为新的教育宗旨被采纳施行。这一变化(     
A.反映出教育权力日益集中B.推动西方科学理性精神的引入
C.体现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D.与德国战败引发教育反思有关
2024-01-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明中叶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帮的出现,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并分布于各省。下表是山陕商人在部分省份的会馆分布表,据表格信息可知(     
山陕商人会馆分布表(部分)
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甘肃广东河南福建广西安徽河北北京
山西会馆6401702003626
陕西会馆0162881204000019
山陕会馆7156201222811220
总计1334342931234115845
A.会馆建立以共同利益为目的B.商帮的经济实践具有灵活性
C.南北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D.山陕商人经营范围北方为主
2024-01-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时期,“改正朔,易服色”,打破了文景时期富贾贵戚与后妃服饰混乱的现象,并采用黄色为帝王之色,表示受命于天,逐步建立服饰制度。东汉明帝时期,制定了详细的官服制度,对后妃服饰也做出了具体规定。汉朝服饰制度的发展集中体现了(     
A.纺织技术的进步B.社会经济的发展
C.治国理念的深化D.国家治理的优化
2024-01-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春秋早、中期,田氏记载用“陈”字,下方不缀“土”,陈氏称“敶”。但是据考古发现,在战国时期冠以“王孙”的齐国陶文中, “陈”字下均缀有“土”,作螴。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力量重大变革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文化交流互动频繁D.文字书写趋向规范
2024-01-2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货币格局与国际秩序]

材料一   近代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上确定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以发行纸币,金本位制逐步演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但由于黄金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国家开采技术迥乎不同,以此为基础,近代金本位体系呈现中心—边缘模式。英国凭借其世界最大贸易国和资本输出国的地位,加上伦敦城发达的票据贴现市场、英格兰银行的信誉保证,在这一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绝对核心地位。而中国长期是边缘国家,货币的国家治理在世界趋势的裹挟之下,以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为依托,从追求银本位到倡行金汇兑本位,逐渐纳入世界货币体系。

——摘编自宋佩玉《近代国际货币治理体系的建构—全球视角和中国选择》

材料二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金本位体系的“中心—边缘模式”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1 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格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024-01-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外交援助与现代外交]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相继援助越南抗击法国、援助朝鲜抗击美国,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共计约49亿元人民币。60年代,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统一战线的思想成为推动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内在动力。70年代始,为配合中国外交的“以苏划线”,外援助逐渐扩展到拉丁美洲及大洋洲,援助国家不断增长,重点援助那些受到苏联侵略、扩张威胁的国家,增强国际反苏力量。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超450亿元人民币,且多是无偿援助。

——摘编自邵艳平《新中国对外援助研究(1949—1978)》

材料二   进入新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拉美、中东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援助。在经济援助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引进市场机制,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援助的主体之一,开始要求受援国支付“当地费用”,加强与援助国家的互利合作。对外援助的投资方向上,减少生产性项目的援建,更多援建一些标志性建筑和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小型项目,对外人道主义援助的力度也逐渐加大。此外,中国还派遣专家向受援国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受援国人员来华参加学习、培训等。

——摘编自韩秀申《新时期我国对外助助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新变化。
2024-01-28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1985 年英国不同水平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单位:英镑/周),作者意在说明(     
1985年英国收入统计表(部分)
就业收入加:儿童津贴住房津贴家庭收入补助学校免费午餐减个人所得税社会
保险费
实际收入
601421.882564.2122.68
1001415.035610.079120.96
14014---22.0712.6119.33
资料来源:英国财政部
A.福利改革仍有制度缺陷B.保障制度已经全面覆盖
C.社会福利种类日益增多D.公共福利制度日趋完善
9 . 唐朝时期,每年七月十五既是“祭祀祖先、济拔先亡”的秋尝节,又是“朝拜上清、消灾祈福”的中元节,还是“目连行孝、取桃腊佛”的盂兰盆节,当天僧尼道俗同日而节,倾城巡寺随喜。民众心中带着敬天法祖的意愿,或去道观焚香祭拜孤魂野鬼,或去寺院施盂兰盆供。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三教合一的思想兴起B.社会信仰的多元化内涵
C.佛教世俗化趋势明显D.异域文化与本土相结合
10 . 下图为里耶秦简中“义陵用度简”的完整传递流程,据此可知,秦代(     

——摘自张显成、唐强《通过里耶秦简“义陵用度简”的复原看秦代官文书的生成、传递和存档》
A.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高B.县级行政权力大为削弱
C.法家思想指导地方行政D.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