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34 道试题
1 . 法国大革命具有一种普遍性,这是其他许多欧洲革命所没有的。实际上,正是这次事件使“革命”这个词具有了完全现代的意义,即革命不仅是政治大变动,而且是一种政府体系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基础的彻底颠覆。这反映了法国大革命(     
A.延续了以往政治变革的革命内涵B.为现代革命提供了全新的含义
C.是一场民族国家内部的革命D.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2024-05-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提出:“尽管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孔孟在如何对待“利”的问题上,观点迥异,但并非完全与传统的儒家的道义论对立。明清进步思想家把价值的天平更多地倾向于功利,他们把国家、民族的‘公利’视为‘义’,从而建立了义利兼顾的根基。”这反映了当时(     
A.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B.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强大
2024-05-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3 .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抓住机械动力革命的契机,率先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19世纪中后期,美国抓住电力和内燃机革命的契机,一跃成为世界现代化前沿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又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契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巩固了现代化前沿国家的地位。这说明(     
A.机械动力是科技发展核心B.美国的国际地位未曾改变
C.发展新兴产业是大势所趋D.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现代化
2024-05-26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据广西《合浦县志》记载,在清初“迁海”过程中,“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商人无法从事买卖,渔民无法出海营生,大批居民流离失所。这反映出,清朝初年的“迁海令”(     
A.遭到了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对B.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
C.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
2024-05-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不完全统计,从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至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中小规模农民暴动多达43次。特别在桓帝时期,几乎年年都有暴动。当时有民谣唱道:“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这反映出东汉中后期(     
A.地方豪强的膨胀B.礼乐制度的崩塌C.社会矛盾的尖锐D.宦官势力的腐败
2024-05-2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西方服装设计师把龙、梅花、凤凰等中国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立领、中国纽扣让西式服装具有东方的优雅,这类带有东方韵味的服装越来越受到西方时尚达人的青睐。这反映了(     
A.西方服饰抛弃民族文化
B.“中国风”引领服装时尚
C.服饰变化蕴含文化交融
D.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食品立法肇始于16世纪都铎王朝。都铎对食品安全涉及的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深入的干预,体现出明确的非经济的旨向——追求社会稳定,都铎像一位大家长,视社会每一个阶层的生存为己任。在立法方式上,都铎国家重要的是都铎公权力的出现及对当时问题的解决,至于是否通过议会,是都铎至尊权力的自由选择,都铎因此有着(立法和行政之间)权限模糊的立法权。“尽管亨利八世在御用议会的协助下推行了他的所有重大改革,但都铎王朝大多数国王都未经议会同意而进行立法”。作为原生型现代化国家,英国专制王权相对薄弱,更多依赖于都铎社会和传统的支持。在都铎的统治下,议会下院地位上升、权利得以保证、程序规范化,议会实现了向现代的转变。

——摘编自蔡蕾《16世纪英国食品立法的肇始及特征——兼论立法在近代英国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成立后,通过报刊舆论的宣传、电台和公共场所的演讲等方式,使市民开始接触了解一些食品卫生的新名词、新概念,逐渐加强了食品卫生的意识。卫生局各种食品卫生条例的制定和卫生行政人员的巡查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广州市民及商家不讲饮食卫生的旧有陋习。经常性的检查和各种卫生处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规范了商家的行为。在流行疫病易发季节,还重点进行一些大扫除,加强食品卫生检查,组织市民进行免费防疫注射等。虽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病的暴发,但在疫情发生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民国时期广州市在食品卫生方面能取得一定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西方文化的传播,为广州本身所有封建腐朽的市民心态乃至他们落后的生活方式带来清新的空气。1921年广州市卫生局统管全市的卫生事务,使公共卫生的建设成为新市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自办《卫生年刊》和《广州卫生》等刊物,专门刊登本局的工作情况和关于卫生常识的各种文章,专供市民阅读,对于加强民众的食品卫生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黄玉珊《民国时期广州食品卫生监管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食品卫生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广州食品监管取得的成绩及原因。
2024-05-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冲刺考试历史试题
8 . 16世纪初的欧洲移民到达北美后,主要从事鳕鱼捕捞和皮毛贸易,由于食物短缺情况经常发生,甚至有饿死的危险。为了生存,他们开始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生活改善后,在切萨皮克湾(位于今美国弗吉尼亚州)以南广泛种植烟草、靛蓝、稻米等作物。这反映出在殖民地(     
A.经济发展与大西洋贸易圈紧密联系B.社会形态转型加快了殖民地扩张步伐
C.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生产高速发展D.种植园文化打破了北美人口分布状况
2024-05-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冲刺考试历史试题
9 . 14世纪时意大利的银行业发展很快,如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银行,便采用类似现代社会的“连锁控股公司制”的管理模式进行扩张,一度垄断东西方贸易。这说明(     
A.意大利工业资本积累加速B.欧洲正在经历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促进金融发展D.金融变革助推经济发展
10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元朝时来华的外国人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于1275年来华,旅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 同时, 围绕《马可·波罗行纪》真伪的争论也从未停歇。

材料一:通观国内外学术界的马可·波罗研究史,怀疑论者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主要论据是两点:一是在元代的中文文献中找不到一个名字叫马可·波罗的欧洲人,二是马可·波罗漏写了若干中国所特有的事物,如万里长城等。

——黄时鉴、龚缨晏:《马可·波罗与万里长城》

材料二:元朝旅华的西方人基本上是按宗教、民族各成聚落,且互相矛盾,彼此隔绝。这就决定了马可·波罗在中国逗留的时间哪怕长达17年之久,他的人事活动范围却只能很小。元代的中文文献保存下来的实在很有限,即使马可·波罗的名字曾经被记载下来,在文献大量佚失的情况下,他的名字也可能消失。

——周良宵:   《元代旅华的西方人》

材料三:修建于秦汉时期的长城,在魏晋以后已失去了标志疆界和防御外敌的作用。到了元朝,长城建筑已破败不堪。蒙古本来是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过去中原王朝建立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蒙古族统治中原后,原来的长城位于蒙古帝国的内腹之中,蒙古的统治者自然没有修筑长城的必要。除了极个别的关隘被人们加以修缮利用外,长城的绝大部分都已成为荒芜的遗址。

——朱偰:《万里长城修建的沿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可·波罗行纪》遭到学者质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者认为《马可·波罗行纪》具有真实性的理由。
2024-05-2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