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在视察期间,他几次询问中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对广东提出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构想。他指出:“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广东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正式制定了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即“追龙”战略,并于1993年广东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为广东二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中对于“追龙”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世纪90年代,广东主要以经济追赶为主,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整顿社会治安等。在经济领域,“追龙”战略经历了从总量追赶到质量追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外源性、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遇到困境,经济增长放缓。在进入21世纪之际,广东先后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等,强调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追龙”战略从经济追赶走向全面追赶。1991~2010 年,广东GDP年均增速14.0%。但就人均GDP 而言,至2020年,广东乃至珠三角与亚洲“四小龙”仍有一定差距。

——摘编自臧艳雨《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以“追龙”战略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广东提出“追龙”战略构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追龙”战略的主要特点,并谈谈其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考古学家将河南省洛阳市苏羊遗址出土的遗物按照器形、纹饰、质地等特征分为三期:第一期属于仰韶文化;第二期属于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第三期属于龙山文化。据此可知(     
A.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而统一
C.南北文化间存在交流与碰撞D.中国社会已进入文明时代
2024-05-24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玉林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魏晋时期有“八议”制和“官当”制。八议制是指八种士族贵族利益相关人物犯罪后可不适用普通法律,不用走正常诉讼程序,而由皇帝选择高官对其进行判决,判决结果往往是宽宥处置。官当制是指官员的爵位可以抵罪的一种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士族贵族的特权B.地方实力的增强C.皇权专制的削弱D.官僚政治的腐败
2024-05-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从1834年通过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希腊在对待古迹方面的基本原则就是“文化遗迹永远是第一位的”。尽管一些人认为过于严格的法律有时候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希腊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从来没有动摇过。希腊的这一做法(     
A.促使社会治理水平得以高度发展B.使文化立国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C.秉持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D.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鉴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增殖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粮食奇缺的严重矛盾。这时,也正是中西交通相当发达的时期,为了解决粮食的不足,以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三种作物为中心,一些海外作物开始大量引入我国。这些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传入和传播的历程,不仅有关心农业生产的商人、知识分子、官吏乃至乾隆皇帝的推动,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复试种和辛勤劳动的结果。

——摘编自曹玲《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材料二:高产作物的传入,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清中后期,随着它们在全国范围的广泛种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能够增加粮食总产量,对解决缺粮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粮食商品化的发展,也为山区垦殖提供了基本条件,不但促进了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而且直接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树平《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作物引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产作物引入我国的历史影响。
2024-05-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公民在华享有治外法权。每当有掠卖人口的事件发生,中国官员虽明知有外人参与,也不可逮捕他们,只能向该国领事提出知会,要求调查。这体现了当时(     
A.清朝官员无意处理华洋纠纷B.列强掠卖华工现象愈演愈烈
C.政府注重维护海外华工利益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2024-05-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淮南子》是汉武帝初期淮南王及其门客撰写的文集,该著作重新阐释了老子“公道”“正术”是“我无为,而民自化”的理念,认精神实质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权(推)自然之势”。这一思想(     
A.顺应了巩固封建专制的需要B.弥合了儒道间的价值分歧
C.强化了黄老学说的教化功能D.意在促进君民关系的和谐
8 . 1917年8月,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宣战,并制定了“以工代兵”的参战政策,约14万华工被派遣到欧洲战场。一战结束后,这些华工成为声援五四运动的重要力量,后来有的还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者。据此可知,一战客观上(     
A.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B.助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
C.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D.促成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马里廷巴克图以中世纪西非地区的黄金贸易和伊斯兰文化中心而著称于世。廷巴克图城有一家公立图书馆和20多家私立图书馆,藏有近20万卷阿拉伯文手稿,它们是廷巴克图城最珍贵的宝藏。阿拉伯文手稿内容涉及宗教、法律、文学和科学等学科,还包括统治者、咨询者和商人之间的通信,以及税收、结婚、离婚和收养孩子等日常事务。

——摘编自潘华琼《马里中世纪文化名城廷巴克图》

材料二   1493年,马里属国桑海皇族穆罕默德夺取王位,建立桑海阿斯基亚王朝,笃行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重新对廷巴克图产生浓厚兴趣,他在廷巴克图修葺了桑科尔大学。由于桑海王室慷慨提供学术津贴和优厚待遇,许多学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廷巴克图,如著有40多本法律史专著的桑海著名法学家艾哈迈德·巴巴,《西非编年史》作者穆罕默德·卡蒂和《非洲纪事》作者、著名史学家阿卜杜拉赫曼·萨迪等。穆罕默德汲取了东西方的行政精髓,以廷巴克图为中心,构建了完善的行政体系,通过联姻和交易,将众多部族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在全盛时期,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摘编自陶短房《廷巴克图:学术之都的忘却和忆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廷巴克图成为西非地区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桑海国王穆罕默德得以重新发展廷巴克图的前提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桑海王国发展廷巴克图文化的措施。
10 . “光荣革命”后,英国有政治家说道:“我坚信,宗教和政治应当分离。光荣革命确保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稳定,而不再让宗教成为国家统治的争端之源。”这一言论(     
A.旨在推动宗教的民主化B.充分肯定了宗教对政治的作用
C.主张减少宗教自由权利D.说明“光荣革命”实现了政教分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