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下图为秦汉时期乡亭制的示意图。据图示内容可知,秦汉设置乡亭制(     
A.保障了官僚政治的稳定B.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C.提高了文书传达的效率D.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材料二: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材料三: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内地和西部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占68%。1956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并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2-07-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2)图示二、图示三所示的朝代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其影响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5 . 材料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社会结构示意图

该图示可以说明唐朝
A.官僚政治和平民政治兼顾B.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C.政治制度中等级差异缩小D.中央集权制度日渐体系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图示为近代黑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

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B.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殖民扩张
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
D.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2019-04-11更新 | 441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

A.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推动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的刺激D.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9 .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10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023-07-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