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69 道试题
1 . 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社会动荡不断。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接连不断爆发工人运动,西欧各国共产党数量从1939年的50万增加到1947年的400万人。这一社会状况促使(       
A.欧洲国家逐步走向一体化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
2024-01-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据考古发现,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现最早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统,将遗址中心区规划为多个方正、 规整的功能区。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集中在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这一考古发现可以用于印证当时(       
A.已经出现功能分区的坊市制度B.都城建设受礼乐制度的影响
C.社会等级分明有序的国家出现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024-01-0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侯马盟书是山西侯马出土的玉片文物,约有5000余片,记载春秋晚期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要求参加盟誓者效忠盟主,一致诛讨敌对势力。侯马盟书的出现反映出(     
A.晋国霸主地位的巩固B.传统政治体制走向崩溃
C.君主集权体制的确立D.大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2024-01-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自强新政”兴起时,正值咸丰时期,中经同治、光绪两朝(19世纪60——90年代)。这个王朝是半殖民地状态下的封建王朝,丝毫没有资产阶级的气息,而且中央政府未曾提倡、主导“自强新政”,提倡新政的是几个大臣。最高当局驾驭在洋务派和反对洋务派的顽固派之间,掌握官场动向。企业都掌握在官僚手里,对民间办企业不是像日本明治政府那样全力支持和倡导,而是加以限制、阻挠。那时采取的“官督商办”的企业形式,是有别于东西各国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官”在企业中的辖制作用。民间企业在官僚和帝国主义压制下的成长,是极其艰难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指出材料中“自强新政”所对应的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企业”成长艰难的原因。
2024-01-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并西南夷,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皇帝被称颂为天下的主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法令由一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大大推动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加强了华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与交流。汉承秦制,是秦统一王朝的继承与发展。至汉武帝时期,在实现了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和经济上空前繁荣的同时,积极致力于边疆的统一与发展。秦汉根据边疆各族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丰富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体制与政策,成为保障“华夷一统”的有效措施。

材料二   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性。辽、金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皆以中原王朝自居;西夏虽偏居西北,亦自认华夏。辽、金、西夏政权通过学习中原典章文化,尊孔崇儒,“修文物彬彬”,强调自身已达到“不异中华”的文明程度,以此自居华夏;同时坚持本族旧俗,有意识地保持民族文化传统。这时的华夏认同已超越了族类语言、习俗的认同,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政治与文化认同,成为中华各民族共同的认同,从而使中华整体意识得到升华。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华夷一统”局面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华夏认同”的发展状况。
(3)综上,谈谈你对“华夏认同”演进与升华的认识。
2024-01-0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为出土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河流域的“居延里程简”(局部),通简从上至下分四栏,每栏从右至左分四行(列)抄写,计17行,地县驿置名20个,记载了从长安出发到河西张掖郡氐池县的通行地县驿置名称以及各地之间的具体里程。该文物可用于研究汉代(       
A.无为而治思想B.丝绸之路路线
C.郡国并行制度D.盐铁官营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重庆市巫山县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迹,距今约五六千年。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彩陶,其圆点弧线三角纹和花瓣纹图案与仰韶文化的彩陶相似。在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仰韶文化遗存中也出现了大溪文化的典型器物如曲腹杯、圈足盘等。这说明(     
A.中原文化影响周边文化的发展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
C.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着文化交流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2024-01-0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万州高级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35年,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到1871年,全国铁路总长达到21471公里。此后,工业投资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其他工业,但铁路依然在修建。到1900年,总长度达51678公里。铁路的发展反映(     
A.德国在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B.殖民扩张推动交通需求的增长
C.制度变革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发展D.交通运输业是德国工业的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陈云在调整1962年年度计划时,着重强调农业和市场这两个问题。“在这样的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力恢复农业,稳定市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全党必须集中力量,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解决吃、穿、用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该举措有利于(     
A.推动农业的现代化B.调整农牧渔业结构
C.切实保障基本民生D.国家工业化的实现
2024-01-02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万州高级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264年,忽必烈设立总制院,掌管天下佛教及西藏事务,八思巴与蒙古人桑哥同为院使。八思巴既是萨迦派的领袖,又是元朝一品大员。总制院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列为朝廷四大官府。这一做法旨在(     
A.严格实行四等人制B.构建共同的宗教信仰
C.创办政教合一机构D.宗教为纽带治理边疆
2024-01-02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万州高级中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