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69 道试题
1 . 据史载,夏人经常频繁换土易地,曾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迁徙;《世本·居篇》中也说夏朝的都邑地望不一、“夏禹都阳城,……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疆域空前广大B.经济不够发达C.方国势力扩张D.民族矛盾尖锐
2 . 如下图所示,是1914年8月发表于英国杂志《笨拙》的漫画,图中举着大棒炫耀武力的是德国。在他面前的小孩手拿木枝,目光坚定,身后栅栏上印着“NO THOROUGHFARE”!据此判断,该漫画旨在(     
A.赞扬比利时对侵略者的奋起反抗B.同情塞尔维亚的孤军奋战
C.讽刺德国“速决战”计划的破产D.号召协约国集团并肩作战
3 .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说明:“19世纪的社会革命不能从过去,而只能从未来汲取自己的诗情。它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己的任务的。从前的革命需要回忆过去的世界历史事件,为的是向自己隐瞒自己的内容。19世纪的革命一定要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为的是自己能弄清自己的内容。从前是辞藻胜于内容,现在是内容胜于辞藻。”这一观点(     
A.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B.强调革命要兼顾过去与未来的发展
C.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D.指出革命需要人思想解放的新要求
2023-12-14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1912—1913年中国现代漫画先驱沈泊尘作品系列之一。沈先生所绘现代仕女开一代新风,曾连载于《大共和画报》和《大共和星期画报》,后结集为《新新百美图》。下图反映出(     
A.男耕女织生产模式逐步瓦解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C.妇女解放运动深入到各阶层D.民主共和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
2023-12-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马丁·路德在反对隐修制度时提出,人们侍奉上帝最好的方式不是放弃尘世生活,进入修道院,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侍奉上帝,一个内心忠诚的照顾奶牛、挤奶以及信任基督的挤奶工,在侍奉上帝方面要好于一个修道士。 由此可见,马丁·路德(     
A.肯定了世俗经济活动的价值B.质疑上帝在人间存在的价值
C.以路德教作为新的宗教权威D.鼓励修道士摆脱教会的统治
2023-12-1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1年11月,清廷拟定并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规定采用议会君主制宪法,对君主的权力给予了很大的限制。《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颁布(     
A.遏制了立宪运动B.旨在应对统治危机
C.描绘了共和愿景D.延缓了革命的爆发
2023-12-1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梁启超“笔锋常带感情”的文字,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他是一个“流质善变”的人,往往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梁启超思想多变源自(     
A.阶级立场的转变B.社会性质的变化C.时局变幻的影响D.不同道路的选择
2023-12-13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晚期,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济贫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就是颁布了《斯宾汉姆莱法》。它不仅扩大了济贫范围,也使工资收入者得到了某种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而且突破了原来的教区济贫院救济制度,转而采取了以居家为原则救济贫民的模式。到了工业革命后期,随着前期贫民救济制度的实践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立一个系统解决自工业革命以来因贫富分化而出现各种社会问题的新贫民救济制度,就成为英国政府的现实诉求。1832年,英王威廉四世宣布“济贫行政与实施委员会”成立,并责成该委员会对全国济贫情况进行调查,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从其实施的结果来看,该法案不仅加强了政府的责任,还使济贫工作由原来的混乱状况开始向国家统一有序管理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董应龙《现代化与近代英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

材料二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于1881年11月颁布了一则“皇帝谕告”,明确提出:工人因工伤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生活保障,有权得到政府的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帝国政府陆续于1883年颁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实行《医疗保险法》和《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继续出台《养老和伤残保险法》。《残疾和老年人保险法》于1889年6月通过,保险金额由雇主和工人平分,但国家在每份津贴中每年补贴50 马克。养老金从75岁开始领取,但残疾津贴可于工人投保5年后的任何时间内开始领取。据统计,德国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从 1883年的300万人增至1886年的700 万人,至1913年达到1450万人。这一时期,德国在科技、交通及采矿等领域都发展较快。欧洲其他国家领导人派人到德国考察后,英国、挪威、丹麦,意大利等国也纷纷着手开展社会保险立法。

——摘编自王东《俾斯麦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形成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保障政策的演进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世纪晚期德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和德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相似影响。
9 . 20 世纪90年代初,美国兴起了一种“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认为“只有重新理解每个社区和居民都是独一无二、资源丰富且具有改变能力的,才能将社区从无助、依赖、被动、有问题、贫困、需要援助等标签中解脱出来”。该模式(     
A.关注政府对社区发展的主导力B.构建了完整的基层治理体系
C.注重社区自身潜能的开发整合D.加剧了美国的社会阶级对立
10 . 宋朝设置了乡里、耆管、都保等乡村体制,其中的管理者被称为乡役人,他们与村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其“熟人社会圈”考虑,他们经常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与官府周旋,融通于其间。由此可知,宋代的乡村治理(     
A.与宗族社会相适应B.消除了官民间的矛盾
C.造成了地方的割据D.依靠基层的行政机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