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转动世界的橡胶

橡胶原产于美洲,近代以来经历了由“美洲物产”变为“转动世界”的全球性商品。

材料一:橡胶由“美洲物产”变为“转动世界”全球性商品的大事记

——以上材料整理自《橡胶树——改变历史的植物》

(1)与橡胶树一样是“美洲物产”世界物种的有(            )(双选)
A.水稻B.马铃薯C.小麦D.玉米
(2)与法国探险家康德曼将橡胶树从秘鲁带至欧洲相伴的是(       )(单选)
A.海上丝路开辟B.全球航路开辟C.三角贸易活动D.工业革命扩展
(3)橡胶开始被称为“黑色黄金”,主要得益于(       )(单选)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4)结合材料,概述近代以来橡胶产业的迁移路径及其影响因素。
(5)日本发动的战争是指(       )(单选)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全面侵华战争D.太平洋战争

材料二:据统计,在1941年,全球54%的橡胶来自马来西亚,36%来自于印度尼西亚……但是在如此巨大产量的背后,隐藏的却是种植园劳工无尽的血泪。作为欧洲殖民扩张的产物,种植园内部存在着鲜明的种族歧视与等级差异。……二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民族主义运动兴起时,种植园更是被视为帝国主义的象征,成为民族革命者们的主要攻击对象。

——张炜伦《橡胶的世界史:帝国、工业和日常生活评价》

(6)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橡胶由“美洲物产”到“转动世界”的全球性商品的历程?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语言文字与文明发展紧密相联。某校语言文字研究社围绕“语言文字与文明”的主题展开探讨,搜寻到以下材料。

1.请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古文字与表格中的说明相匹配(填选字母)
古代文字相关描述

①用于书写罗马法

②可能载有玉米神的崇拜

③出土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的城邦遗址

④可以佐证早期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⑤有助于研究中华民族早期国家的发展

2.下图是北魏皇帝拓跋焘祭祖时铭刻的汉字祝文,内容为“维太平真君四年 癸未岁 七月廿五日 天子臣焘 使谒……”,发现地点在内蒙古东北部的嘎仙洞石壁上。据此能够佐证北魏统治者(     )(双选)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祝文
A.起于长城以北B.与汉民族同源C.接受中原文化D.统一黄河流域
3.16世纪,马丁·路德将圣经《新约全书》从拉丁文翻译成德文。这直接推动了德意志(     
A.科学革命发生B.民族教会出现C.民族国家建立D.统一国家诞生
4.语言文字的传播促进了文明的交流。研究社为探究这种历史现象,制作了三块展板。

(1)展板一中的“□□□□”应填写(     )(单选)
A.腓尼基人       B.阿拉伯人       C.雅利安人       D.苏美尔人
(2)展板二中,《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创作时代相当于中国的(     )(单选)
A.魏晋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3)依据展板三,请对下列有关英语传播的叙述作出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英国首开欧美航线,将英语传到美洲。(     
②工业革命的拓展推动了英语的传播。(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冲击了英国的霸权地位。(     
④英国创建东印度公司展开殖民活动,扩大英语影响。(     
5.综合以上探究,谈谈语言文字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2024-01-11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太宗“纵囚”历史上的“纵囚”(旧时官府暂时释放在狱罪囚还家并限期自动归狱,以为德政)曾引发后人的思考。

材料一   六年,亲录.(讯察)囚徒,闵.(怜悯)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赦免)之。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十六

材料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随意赦免)。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多次,唐太宗只实行过一次纵囚)。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三   太宗之世,天下大定,道有使.(监察御史),州有刺史,县有令尉,法令密而庐井(乡里)定,民什伍以相保,宗族亲戚比闾而处……囚之纵者虽欲逋.逸.(逃亡),抑谁为之渊薮(隐藏)者?


(1)“纵囚”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2)唐太宗如何看待“赦免”?其理由是什么?
(3)解释王夫之认为囚犯必返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纵囚”之举?
2023-09-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钱里乾坤。

材料1   1970105日,西安南郊何家村某建筑工地上出土的东罗马帝国金币(见图,金币上的人物是公元7世纪初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和他的长子君士坦丁——引者注)。

材料2   公元1260年蒙古忽必烈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见图),现存的最早纸币。

材料3   银锭(见图)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银锭”条目)。

材料4   金圆券(见图),解放战争后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货币。1948819日开始发行,至19497月停止流通。

材料5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欧元纸币(见图)基本不使用政治人物头像。

(1)(判断式选择)材料1中的金币出土,证明了公元7世纪时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存在着直接的贸易往来。此观点
A.正确B.错误
(2)(单项选择)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存续超过千年的帝国,其灭亡时中国处于。
A.秦汉时代B.隋唐时期C.明清时期
(3)(单项选择)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法制史的最重大贡献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
(4)(单项选择)材料2中的“中统”当是。
A.年号B.庙号C.谥号
(5)试以材料2中的“中统元宝交钞”为例,简要说说中原文化对民族政权的影响。
(6)(双项选择)材料3中说白银在“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那明代的法定货币当是。
A.黄金B.铜钱C.铁钱D.纸币
(7)(单项选择)明朝中后期白银能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提速C.海禁措施的推行
(8)(判断式选择)材料4中金圆券的出现,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晚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此观点。
A.正确B.错误
(9)(单项选择)材料5提及的欧元纸币不选用政治人物,主要原因极可能是。
A.缺乏普遍认同的人物B.建筑影响力大于政治C.淡化货币的主权属性
(10)世界各文明区域基本都经历了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的过程。请提炼两项纸币取代金属货币的成为法定货币基本条件。
2023-04-16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华夏”探源

历史学习中,“华夏”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某班同学们的兴趣,他们围绕“华夏”的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同学们在调查初期因溯源考虑,找寻了商代卜辞中________的记载,发现了“夏”字,指代夏朝遗民之族群;“华”字像一棵树上满是花枝的样子。(单选)(     
A.陶文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2)随后,他们发现《尚书·周书·武成》中出现了“华夏”二字:“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目前认为记录了“华夏”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_。(单选)(     
A.实物史料B.图像史料C.口传史料D.文献史料
(3)为探究“华夏”的含义,他们寻找了更多材料:

A.(西域高昌国)其风俗政令,与华夏略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

——《北史·卷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

B.臣闻……明王创业,必先(治理)华夏而后(治理)夷狄,广诸德化,不事遐荒。

——《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六》

C.天监否德,于是命运世祖肇基朔漠,入统华夏,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二》

D.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以上材料体现了“华夏”的哪些不同的含义?请简要说明。
(4)自秦朝建立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后,各民族在频繁的交往与交流中,不断认同“华夏”这个民族称号。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时期列举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交融的史实各一例:
秦朝: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华夏”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代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传世文献资料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个观点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明理由。
2023-04-13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等级班)试题
6 . 基层治理之础

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1)阅读下列“中国古代赋税、户籍制度沿革表”。将字母所示信息,填入表格中编号所处位置。
A.摊丁入亩
B.租庸调制
C.诸色户计
D.黄册制度
E.一条鞭法
F.两税法
G.少数民族建立统一政权
H.中央集权、商品经济发展
I.局部统一、赋税标准变化
J.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朝代赋税制度户籍制度时代特征
战国
秦汉
田赋、人头税
徭役
编户齐民铁器牛耕出现、封建社会建立、巩固
魏晋租调制黄籍、黄籍、“土断”

初期大索貌阅国家统一、统治秩序相对稳定
中期
两税、徭役、募役法主客分籍
租庸调、两税法
夏税、秋粮、金花银③中央集权、白银流入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④永停编审
(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概括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4-12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等级班)试题

7 . 从晚清到民国,梁启超留下了丰厚的著述,从中可以窥见他思想的应时而变。

阅读梁启超著述目录,回答下列问题。

《梁启超全集》卷目
第一卷 变法通议(1892~1898)
第二卷 瓜分危言(1899~1901)
第三卷 新民说(1902)
第四卷 新大陆游记(1902~1903)
第五卷 开明专制论(1904~1905)
第六卷 王荆公(1905~1910)
第七卷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1910~1911)
第八卷 新中国建设问题(1910~1912)
第九卷 伤心之言(1912~1915)
第十卷     欧游心影录(1916~1920)
第十一卷 墨子学案(1920~1921)
第十二卷 先秦政治思想史(1906~1922)
第十三卷 翻译文学与佛典(1920~1924)
第十四卷 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1925)
第十五卷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4)
第十六卷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1923~1927)
第十七卷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926~1928)
……                 
(注:“王荆公”即王安石。)
1.根据目录,梁启超应经历了下列政权的更替,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B.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洋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C.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D.清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洋政府
2.在《欧游心影录》中可能涉及的史事有(     )(双选)
A.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政权
C.凡尔登战役造成巨大伤亡D.纳赛尔收回苏伊士运河
3.梁启超在1904-1910年撰写《开明专制论》和《王荆公》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4.根据上述目录,概括梁启超的学术主张与方向经历了哪些变化?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认识梁启超学术主张与方向的转变?
2023-04-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某校学生历史研习社对明清晋商与徽商的活动很感兴趣,查找各种材料展开研究。

研究一:阅读文献,提取信息。以下文献摘自明朝士绅谢肇淛撰写的随笔札记《五杂俎》。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太行山西侧)。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1.在谢肇淛眼中,当时最富裕的商帮是____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作者主要关注了商帮哪些方面的信息?(双选)
A.政治影响B.产业经营C.产生地域D.生活情趣

研究二:搜集民谣民谚,比较历史。

徽商:钻天洞庭,遍地徽。

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

三年吃苦,拼搏出头。发达是爷,落泊歙狗。

十家之村,不废诵读。

晋商:船帮乘风破浪,东渡扶桑(日本),商帮驼铃声声,传播四方。

先有大盛魁,后有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买卖不成仁义在。

3.阅读上述民俗民谣,概括徽、晋两地对商业活动关注视角的异同。

研究三:解读档案,诠释历史。

乾隆27年(1762年)2月14日上谕表彰:“所有两淮商众,承办差务,皆能踊跃急公,宜沛特恩,以示奖励。”清政府档案统计徽州歙县人鲍志道任两淮总盐商二十多年间,先后“捐纳”2000万两白银与12万石粮食(约合1440万斤)。乾隆感慨“富哉商乎,朕不及也”。

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至三年正月止,《为遵旨报上捐输情形奏折》记载:绅商士民捐输银数,则山西、陕西、四川三省为最多。山西共计捐银一百五十九万九千三百余两。

4.从上述档案看,对徽、晋商人,朝廷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请说明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徽、晋商帮作用和处境的认识。
2023-04-06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马的驯养和使用与人类文明的进程休戚相关。以下是小马同学整理的有关马的历史,请帮他完成下列任务。



1.时间轴上□□□处省略的是(     
A.匈奴人B.突厥人C.印欧人D.玛雅人
2.请将时间轴上数字处缺省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时间轴,说明影响马在历史上地位兴衰的主要因素。
4.阅读下列材料,判断因此做出的历史推论是否成立。(成立填“正确”,不成立填“错误”)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通关文牒《石染典过所》,记载了下列一份契约:马壹匹骝敦六岁。开元廿一年正月五日,西州百姓石染典,交用大练(丝织品)拾捌匹,今于西州市,买康思礼边上件马。其马及练,即日各交相付了。如后有人寒盗识认者,一仰主、保(保人)知当,不关买人之事。恐人无信,故立私契。两共和可,画指为记。


①马是边境贸易的重要商品(     
②马在西北边疆比中原更珍贵(     
③唐朝的边境贸易是安全的(     
④唐代西州商贸已有契约精神(     
2023-04-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法律是国家的治理工具,人类社会因法律建立起来的秩序而稳定,法律也因此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文明成果之一。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法律专题学习,设计活动如下:

1.活动一:寻找法律成果。将下列法律成果的诞生地与世界轮廓图中的位置相对应。(填写字母)
A.《唐律疏议》B.《汉谟拉比法典》C.《十二铜表法》(部分)
D.《联合国宪章》E.《大宪章》F.《法国民法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揭示法律意志。请依据下列要求,对上述法律进行归类
(1)旨在维护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是(     )(填写字母)
(2)明确保障私有财产和个人权利的是(     )(填写字母)
3.活动三:感悟法律与法治。将下列表格中的史事与相应的国家法律机构相匹配。(填写字母)
A.制宪议会                           B.陪审法庭                           C.临时参议院       
D.工兵代表苏维埃             E.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史事描述法律机构
(1)公元前399年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2)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
(3)1912年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917年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5)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3-04-06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