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如表为史书所记载宋代几位名臣良将事远。

姓名官职事迹
杨业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等。(业)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包拯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翻毁去。……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范仲淹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
苏轼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凤翔通判等职,并出任杭州、颍州、杨州、定州等地知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据《宋史》等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03更新 | 36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
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
2023-06-21更新 | 4937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所示为北宋货币铸额数据。对如表解读合理的是,北宋时期(     
时间年数年均铸额(万贯)该时期铸额(万贯)累计(万贯)
开宝九年—太平兴国七年(976—982年)774949
太平兴国八年—至道二年(983—996年)1430420469
至道三年—咸平二年(997—999年)380240709
咸平三年—大中祥符八年(1000—1015年)1612520002709
大中祥符八年—庆历八年(1015—1048年)3310033006009
皇佑元年—熙宁六年(1049—1073年)25160400010009
熙宁七年—元丰八年(1074—1085年)12450540015409
元祐元年—宣和七年(1086—1125年)392801092026329
A.铸币量每年持续上升B.南方铜矿大规模开发
C.国家的力量逐渐强盛D.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2022-08-26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美国联合其西欧盟国,在巴黎成立出口控制多边协调委员会,简称巴统。巴统旨在遏制与军事战略有关的武器、技术和物资向苏东国家出口。1951年,美国通过了《1951年贸易条件的附加法令》,对来自“苏联以及被外国政府或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组织所统治与控制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不予以最惠国待遇。1952年,斯大林提出了“两个平行市场”的重要理论。他认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据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整理

材料二   尼克松上台后,开始对苏实行“诱导式经济外交”。1969年颁布《出口管制法》,以高新技术转让限制取代全面战略物资出口限制,放松了一般技术和商品的出口,并利用“巴统”的“例外”条款扩大禁运物资和限运物资出口。同时,美国官方公然宣称:“我们的战略是要利用贸易让步作为政治工具,以便在苏联冒险时制约他们,在他们采取合作态度时鼓励他们”“……使共产党国家的国内发展和对外政策沿着我们期望的目标前进”。尼克松也形象地说:“在我们的商品上不但要印上经济价码,而且要印上政治价码。”

——摘编自牛笑风《冷战时期美苏经济关系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二战结束后至50年代初美苏的经济关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国推动“诱导式经济外交”的举措,并分析其实施的历史背景。
2023-11-05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5 . 清初的“圣谕十六条”中有“讲法律以儆愚顽”,要求民间开展法制教育。但是1904年清政府在《学务纲要》中明确规定:“私学堂禁专习政治法律”、私设学堂“概不准讲习政治法律专科”。对此解读合理是(     
A.清政府统治的人治色彩更加浓厚B.清末禁习的是西方的政治法律
C.清政府禁止私立学校的法律教育D.清末放弃了对民众的法律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是“14—17世纪欧洲大事时间轴”,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14—17世纪欧洲大事时间轴(节选)

A.文艺复兴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B.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的意大利
C.哥白尼的“日心说”讽刺教会的腐朽
D.近代科学兴起之前思想已初步解放
2023-05-29更新 | 82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是从唐朝陆羽开始的。他的《茶经》影响至今,根据《茶经》的记载,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日本、高丽有不少僧人和使者来到大唐学习,并携带茶种回国种植;往西,作为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往南,到越南、缅甸、印度,大约始于9世纪开始饮用茶;至于北,则是五代和北宋时越过河套地区传到北方游牧民族区域。古代的中央政府利用茶来掌控和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而就出现了“茶马互市”。古代的中国茶传播,由于航海技术还不甚发达,除秦汉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邻国韩国、日本之外,主要还是陆地传播。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摘编自余锋《从茶与咖啡的普及历程看中西方文化及传播差异》

材料二   历代商人,都明白一个基本的经营之道:要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掌握整条产业链,而不仅是制造这一个环节。作为最早经营茶叶外贸生意的常家,直接把眼光投向了中国的产茶之地,他们最早开辟了南起福建武夷山等产茶之地,经江西景德镇、南昌、九江,湖北汉口、襄阳,河南南阳、洛阳,山西平遥、大同至张家口,再运往恰克图的绵延数千千米的“茶叶之路”。他们从南方贩茶叶,把制造、包装、加工、运输、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正是这条高效整合的产业链,造就了以晋商为代表的一代茶商的辉煌的成就。

——摘编自《晋商史料全览》等

材料三   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指出明朝后期以来以茶叶贸易为代表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
8 . 《新青年》在部分省份和城市销售状况统计表
地区销售状况
湖南全省1919年8月长沙文化书社成立,半年之内销售2000本。此前销行极少。
四川成都1916年底初到成都时只卖了5份,3个月后,销数才超过30份。到1919年下半年,销售顿然改观。
浙江杭州新文化刊物在杭州的集中出现是1919年夏秋以后。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表中的现象,最合理的是( )
A.南方社会比北方更加保守B.爱国浪潮激发民众关注时事
C.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D.《新青年》主流价值发生转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严格监考。考试场所,室内有主考官,室内外各置一名监视,设有号军把守,以高官总摄全局。朝廷对于各考官的失职违纪行为严惩不贷,对受贿考官,严厉惩处。天子亲自覆试可疑的举人、贡士,或由各省总督等覆试个别省份的举人。各省乡试揭晓后,限期将试卷交付磨勘,查有不合格者,举人除名,考官受罚。清代科目取士,由于制度齐备,执法严明,一度使得康乾盛世群英荟萃。

——摘编自郭淑新、舒笛《清代官吏制度及其实施之得失辨正》

材料二   加菲尔德被刺杀


注:188172日,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的一座火车站遭到一个没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者刺杀,身受重伤,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

材料三   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直接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科举考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西方政治生活中哪一现象?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解读。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原则变化的原因。
2023-09-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清廷向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下表是有关对刘坤一的评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来源内容
清廷谕旨(1902年)前年近畿之乱,该督保障东南,匡扶大局,厥功甚著,老成硕望,实为国家柱石之臣。
梁启超《呜呼刘坤一! 呜呼陶模!》(1902年)拳匪之乱,立东南保护之约,不无小功。然自此以往,外国在南方之权力范围,亦愈确立矣。……刘近日所以得保其位置,隆隆日上者,由其媚外政策之日娴熟也。
蔡和森《义和团与国民革命》(1924年)方镇总督以至地方官……奴颜婢膝宣告,不顾北京形势如何,对于外人条约权利保护不怠,去讨好外国帝国主义。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B.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C.不同的评价体现人物的多面性D.不同时期对人物评价大同小异
2023-09-24更新 | 40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3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