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诗经》有言:“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间歌谣融入革命斗争内容,越唱越多,越唱越广,越唱越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部分革命歌谣(节选)

序号歌谣名称歌谣内容
《藏龙卧虎根据地》大青山高,漫瀚山低,藏龙卧虎根据地。大青山漫山山青,遮山盖顶的八路军。要问八路军有多少?星星多少他多少。八路军本是老红军,一普真心打敌人。打得鬼子漫山滚,打得顽军丢了魂
《插秧曲》一,二,三,……绿映映,绿映映,……插得整齐又好看。同志哥伴着同志嫂,唱着歌儿插着秧。……我们是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
《全国大反攻》九月里来刮秋风,红旗飘扬在天空,各路大军都出动,人喊马嘶多威风。问一声同志们到哪儿去呀?咳,杀进蒋管区
《最后胜利是我们》铁腿踏破万里云,脚踩黔军牵川军;能打善走是红军,拖垮累死‘中央军’,最后胜利是我们。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歌谣序号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保温测试(5月模拟)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唐以降,中国在处理与他国关系问题上实行“华夷秩序”,并以此逐渐构建了中华宗藩体系。“华”为中国固有领土、实效管辖,“夷”为周边藩属国,名义上以中国为尊,但其领土自治,定期朝贡。晚清以降,西方强国通过战争等手段,强行与中国缔约,建立更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条约制度。自此,传统“华夷秩序”逐渐崩溃。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某学者认为,条约制度取代“华夷秩序”,是古代世界不平等外交走向近代世界平等外交的必然结果。试分析条约制度取代“华夷秩序”的原因,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或者反对该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4-03-26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的全球史”

近代以来,英国的时间概念经历了国家化和全球化的过程。

片段一   时间国家化

1675年,英国建立了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负责测量经度。

1714年,英国政府成立“经度委员会”,提供奖金及专利来征求准确测量经度的方法。

1735-1761年,哈里森发明精确的海钟,以时间测量经度(1小时对应15度),经度诞生。从此,英国的舰船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角落。

1771年,英国工厂主阿克莱特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广告:“本人急需两名精通机械零部件设计业务的钟表匠,同时诚聘熟悉轮齿啮合连接业务的技术人员若干名。”

1798年,英国钟表匠发起抗税请愿活动,他们认为:“棉纺业和毛纺业完全受惠于钟表制造工匠……”

1840-1855年,英国98%的公共时钟设置为格林尼治标准时间。

片段二   时间全球化

1864年,通过连接格林尼治时钟的电信电缆,开普敦鸣放正午炮,传达英帝国时间。

1884年,华盛顿国际天文学家代表大会召开,法国人强调中立原则来反抗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权威地位,并联络其他国家反对英美发起的决议,但大会最终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成为世界计算时间和空间的起点。

1924年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摘编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机器改变世界》、【美】奥格尔《时间的全球史》

(1)根据片段一、分析英国能完成“时间国家化”的原因。
(2)根据片段二、指出英国推进“时间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间的全球史”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2 年,中共二大宣言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多半是靠掠取非洲和亚洲做大市场和大掠夺场”造成的。这种掠夺造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与此同时,正因为有剥削才有反抗。1938 年3月31日,在讨论抗战形势与如何继续抗战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抗战有利的国际形势表现在,“得到亚洲、非洲、中美、南美各被压迫民族的同情与赞助”。

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在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走向独立。毛泽东认为,“单是非洲,就有三十几个国家独立了。1958年前,我很少见到非洲人。从1958—1964年,每年经常看到非洲朋友。非洲有一个很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风暴”。在1964年的国家预算中,将对亚洲、非洲民族国家的援助提升至4.96亿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非洲经济变革,让中国共产党明白非洲经济问题的根本是由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剥削造成的,这一阶段西方仍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通过操纵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市场来继续剥削非洲国家。这一时期,中非合作的目标,由政治上共同对抗转向经济上谋求合作共赢。

——摘编自高天宜、沐涛《历史维度下中国共产党非洲观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非洲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非洲观转变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扩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跨大西洋的贸易为英国输入了诸如土豆和蔗糖这样的营养食物以及大量的鳕鱼和鳔鱼。值得注意的是,1英亩的甘蔗所产出的能量相当于12英亩小麦产出的能量。殖民治动使剩余人口的移民成为可能。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东西方文明,维格域张瓷?)

材料二   日本人正处于德川幕府时代,1640年后执行的是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到18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的食物包括肉类产品等,同时代的日本人却主要靠单一的食物摄取,这些食物95%都是谷物,其中又以大米为主。这种食物上的差异就说明了1600年后需显著的身高差距。18世纪英国罪犯的平均身高为170厘米。同时期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只有159厘米。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东西方文明,谁将战胜谁?》

(1)指出材料一中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问题得以缓解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18世纪日本人和英国人身高差的原因,由此得出什么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西立法过程对照表(部分)

时间
公元前927
公元前380
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126~前104
公元前1世纪
公元528
公元529
公元533
公元582
公元637
公元654
中国
周移王时,吕侯制《吕刑》
魏国:李悝著《法经》
《春秋决狱》成书
汉经义释律,科今制度形成
唐《贞观律》领行
唐《永徽律疏》公布
外国
希腊:来库古立法
罗马:万民法产生
罗马:帝国建立,皇帝(奥古斯都)枚令成为法律的重要渊源。
拜占廷:查士丁尼命法学家特立波尼安编纂法典
东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编成
东罗马:查士丁尼公布第二次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
东罗马:《查士丁尼新律》完成

——摘编自王宏治《从中西立法过程比较<唐律>与<民法大全>》

材料二   任何社会法律的生成都不是其社会现象中的孤立存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国有的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紧相连。同样,外国法律制度也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

——摘编自邓琦《中外古代法律比较研究》


运用材料一中的中外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2024-01-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北江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迄今为止,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实现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大发展,有三种现代化模式,可概括如下:

现代化模式代表国家特征
原发式英国、美国、法国等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有起步早的优势;渐进、缓慢,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后发式日本、韩国等发展动力源于社会外部的压力与挑战,由国家政府主导推动、借鉴原发式现代化经验,快速、突进,文明不协调
新发式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借鉴前人经验,基于国情,正在发展过程的探索中,表现出民族性、文明多样性的发展特征;面临社会内外挑战

——摘编自孙鼎国《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整体或局部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2023-04-29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疆域范围在历代统一王朝国家中不算广阔,但其采取的移民实边、兴办学堂、开设科举等积极的边疆治理举措,取得了较大成功。就移民实边来说,据历史记载,移民云南的便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派遣大亚的驻军到边疆就地屯垦屯耕。战时拿起刀枪御敌,平时举起锄头种粮,不仅筑起了一道边防防线,也使曾经的不毛之地留下了万顷良田。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清末民初,在处理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五族一体”或“五族共和”思想,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国。”……针对边疆治理所提出的政策方略,孙中山在其撰写的《治国方略》一书中,关于发展中国实业的十项建议中,其中的第一项“开发交通,修筑铁路十万英里”,第八项“灌溉蒙古新疆”和第十项“移民于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区域性发展和建设问题,为导向的。

——摘编自吕朝辉《当代中国新地边弧:浪漫旅游联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清移民实边在边疆治理中的历史作用,若将材料一作为史料用于边疆治理研究有何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边疆治理的新思想,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清末民初边疆治理思想,除查阅《治国方略》外还可以查阅哪些类型的文献?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知识分子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制定执行了相应的知识分子政策。

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吸收、教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教育、改造”
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再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摘编自丁俊萍、穆睿《百年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自拟题目,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3-26更新 | 23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人寻找通往东方的捷径由于没有找到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法国政府一度对北美的探险活动失去了兴趣。但是商人们却看中了北美即加拿大地区的鳕鱼,大量的捕鱼船前往北美捕鱼。1578年仅纽芬兰海域就有150条法国渔船。附近的印第安人对于到纽芬兰岸上晒鱼的渔民随身携带的铁器及小镜子、小珠子等用品非常渴望,于是就拿出自己所拥有的海狸皮同渔民们进行交换。当法国人把这毛皮带回欧洲时,发现毛皮在欧洲很有市场。这样,最初的毛皮贸易就开始了。

——摘编自付成双《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兴衰》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除俄、英、西班牙三方力量外,奥地利、葡萄牙、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商人也加入北美西北海岸海獭皮贸易的争夺中。美国商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该贸易的主角。独立战争刚刚结束,波士顿商人的“中国皇后号”商船就于17842月驶离纽约港,前往中国开展贸易。据估计,仅1806-1807年,波士顿商人向中国市场输出的海獭皮就达到14251张。随着海獭数量的减少,海獭皮贸易随之结束,之后美国商人又转向海豹皮。当海豹皮供应不足之时,美国人又把内陆的海狸皮运往中国市场。

——摘编自付成双《俄勒冈争端与落基山以西毛皮贸易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北美毛皮贸易的兴起进行解释。
(2)指出材料二所处时期的毛皮贸易相对于材料一的变化,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毛皮贸易对美国的影响。
2024-03-26更新 | 23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